中國紀事

中歐精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昔日的中歐因爲身份的困惑,因爲反抗的需求,因爲始終瀰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種充分的自省意識,總要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米蘭•昆德拉必不喜歡中國知識分子對他的政治化解讀,在他看來,這無異於宣判一個作家的死刑。作家不再是個說故事的人,而變成了標語與口號的俘虜。流亡法國後,他刻意迴避「異議作家」的身份,他用法語寫作,想創造一個新身份。

他更不會接受對「中歐」、「東歐」這兩個概念的含混用法。他會堅定地認定自己,還有之前提到的亞當•米奇尼克、哈維爾,是中歐作家。這個中歐恰好處於歐洲地理上的中間,是一個邊界模糊、由很多小民族共同組成的地區,波蘭、捷克、匈牙利是其中三個最重要的國家。而東歐,更應該指向俄國,它們是一個更遠離文明的區域,一個野蠻的東方。這文明,是西歐代表的西方文明。

您已閱讀11%(278字),剩餘89%(22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