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白俄羅斯

「一帶一路百人百訪」——羅舉博士談中國-白俄羅斯關係

王英良:白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其在美國的制裁下出現了哪些困難?如何在區域衝突環境下,推動中白通過「一帶一路」深化共識?

自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開啓,白俄羅斯就與俄羅斯保持了某種特殊的關係,作爲與俄羅斯存在特殊關係的白俄羅斯,其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其在美國的制裁下出現了哪些困難?如何在區域衝突環境下,推動中白通過「一帶一路」深化共識?這些問題很有必要做出回答。羅舉是白俄羅斯高等學府留學的中國博士生,這一期專訪由羅博士介紹中國-白俄羅斯關係。

當談及在白俄羅斯求學經歷,羅博士坦言,「自從2014年在中山大學俄語系開始學習俄語,到2023年,我與俄、白兩國交流已經有了10年。我不是從電視,而是從課堂、企業裏親眼見證了『一帶一路』建設在俄、白的發展。2020年碩士畢業後,邊讀博邊工作半年後,先後收到了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魯德、白俄羅斯國家工商會駐中國代表處代表郭風志、著名經濟學家萬廣華教授(在原來的復旦大學與俄羅斯合作項目中授課老師)給我出具的推薦信申請留學基金委公派項目,最終在2021年中白科技創新合作研究受到了資助。同時我也與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有過一定的研究合作,對園區居民企業、吉利等民營企業進行過實地走訪和回訪。以上學習、工作經歷讓我對目前中白合作有一個較爲系統的認識,我總結出中國與白俄羅斯合作的主要特徵:目前中國在白俄的『一帶一路』建設主力仍以國家機構(科技部、政策性銀行如進出口銀行等)、中央企業(如招商局集團)等中國官方實體爲主,與此同時,在資金、技術方面實力雄厚的大中型民營企業(美的電器、吉利汽車)逐漸在發展」。

作爲專業研究中白產業投資與合作主題的博士,在談及白俄羅斯營商環境、中國對白投資機遇之際,羅舉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白俄羅斯營商便利度位列第49位。但企業做投資決策時,營商環境只是一個因素。商業企業對外投資是經濟利益驅動的,追求的是投資回報率,在中國對白俄羅斯對外投資活動主體中,最重要的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領導人,他們的決策決定著資源的動員和分配。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民營企業家羣體。如果有商業利潤,那麼企業家會採用融資工具來擴大產能;如果企業虧損,那企業會退出市場。國有企業海外投資具有政治動機,其投資不追求短期利潤回報,例如,招商局在白俄的投資就體現了國家意志。中央直接向招商局集團下達兩次任務,其一就是開發中白工業園。雖然其經濟效率排在政治利益之後,但國有企業能夠推動白俄羅斯進行規範層面的改革。如爲了建設中白工業園,白俄羅斯總統簽發多部總統令來吸引外資。

您已閱讀32%(1000字),剩餘68%(2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