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擔心中國實力與日俱增的歐洲人而言,現在又多了一個值得他們保持警惕的理由。中國人即將跨越多瑙河。不是用坦克或共產主義宣傳,而是用現金和魅力攻勢。這種前進的腳步主要是由商業推動的,但其經濟支持可能會成爲該地區實力削弱的經濟體的福音。然而,如果歐盟不進行內部整改,那麼就有可能在自己家門口喪失政治影響力。
此次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的經濟外交,同時中國政府也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會,來展示自己與新的歐盟夥伴國日益擴大的關係。本月,希臘政府宣佈了一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公司將建造新的集裝箱碼頭和港口,並參與造船業務。幾家中國公司已簽約進駐索菲亞經濟特區,同時保加利亞新成立的中右翼政府希望利用更多中國資金彌補西方日益縮減的投資。
此外,大量中國企業本月在上海世博會上參加了與羅馬尼亞政府的圓桌會議,以吸引新的投資,羅馬尼亞在此次會議上亦有所收穫。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承諾爲開發羅馬尼亞風能資源提供慷慨支持。一家領先承包商承諾爲羅馬尼亞新建一座熱電廠,該項目可能造價高達10億歐元(合12億美元)。其它企業正探索該國農業和礦業的投資機會。就像世博會上的中國館「東方之冠」令其它國家展館相形見絀一樣,中國正成爲舉步維艱的歐洲邊緣國家的經濟燈塔。
您已閱讀38%(551字),剩餘62%(8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