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FT社評:歐洲需要有自已的「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不多,但其「一帶一路」倡議卻能在東歐引起極大興趣。一份「歐洲絲綢之路」設想值得歐盟考慮。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將中國稱爲經濟上的競爭對手,「一個系統性的對手,提倡不一樣的治理模式」。儘管有點晚,但這總是一個正確的認識。這種競爭現象的最生動的例證之一,就是歐洲東部和東南部的一連串國家——既有歐盟成員國,也有非歐盟成員國——對中國邀請它們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了興趣。

“17+1合作」是中國與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進行討論的平臺的非正式名稱。它充分體現了有關各方的影響力平衡狀況:17個歐洲小國聚集在一個大國的周圍。布魯塞爾方面有理由擔心,中國正尋求分而治之,破壞歐洲的抱團政策。

或許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並沒有通過向歐洲輸送大量外國直接投資(FDI)來爲這種影響力付出高價。事實上,歐洲對華直接投資遠遠大於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至少,如果不談收購現有資產的行爲,在綠地投資方面就是如此。從經濟方面看,在歐盟的後院,中國應該不是歐盟的對手。

您已閱讀32%(399字),剩餘68%(8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