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東西歐之爭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芬蘭與俄羅斯的邊界,當你越過瞭望塔和帶刺的鐵絲網,你應該能意識到如今的穩定與安寧是何等的脆弱,又是何等的來之不易。

這是從芬蘭東部城市拉彭蘭塔發出的問候。每個人都在談論歐元危機,談論北歐和南歐的分化。但在這裏,另一條歐洲分界線的存在感更強。幾個世紀以來,東歐與西歐的邊界一直是人們激烈爭奪的地區。

20世紀,圍繞東西歐劃分邊界的爭論奪走了1億多人的性命。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在他的新書《血色土地》(Bloodlands)裏描述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悲劇,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細節。1948年至1989年期間,由於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勝利,東西歐邊境被一直向西推進,那時東歐佔據的範圍之廣爲史上之最。

今天,東西歐邊界再次向東大舉推進。美國贏得了冷戰,蘇聯的許多衛星國很快投入了歐盟(EU)的懷抱。但邊界地區依然不太平。波蘭、捷克和斯洛維尼亞似乎已完全依附於西方,而匈牙利正退回到極權主義時代。一些在地理位置上更靠東的國家,它們在新歐洲中的立場依然搖擺不定。

您已閱讀23%(382字),剩餘77%(12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