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文章檔案

「山寨鳥巢」如何出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被戲稱爲「山寨鳥巢」的蒲子文化宮是如何立項的?倘若審批程式是真實且公開的,爭論就應該發生在動工之前,而不是等到某網民上傳一組「雷人」圖片,輿論大譁。
2010年7月19日

爲「罷工」正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儘管仍有媒體按照「中國沒有罷工」的思路,堅持使用「停工」二字,但是更多的媒體上,「罷工」正在難以阻止地爲自己正名。
2010年6月6日

我們很愛孩子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兒童節的意義不僅是呈現兒童的快樂,用來證明成人已經很愛他們,更是警示要保護兒童,包括他們的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權利。
2010年5月23日

校園安全保衛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中國接連發生的幾起校園慘劇,在人們心中投下沉重的陰影。一場被中國央視稱爲「校園安全保衛戰役」的鬥爭在全國範圍打響。
2010年5月9日

「扔五毛」與抗議的權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到人民大學演講,一名青年男子走上講臺,掏出一疊面值五角的人民幣朝他扔去,並大喊:「伍皓,五毛!」隨即揚長而去。
2010年4月25日

作協的名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我看到《重慶時報》用頭版頭條刊登《致中國作家協會的致歉信》時,才知道比報導更誇張的是道歉,比道歉更誇張的是對涉事編輯記者的處分。
2010年4月15日

王家嶺
神祕的礦難名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中國官方數據:在山西王家嶺礦難中,153人被困,目前已有115人獲救,33人死亡。那麼,這些人是誰呢?
2010年4月11日

中國需要網路特區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 在深圳舉行的IT領袖峯會的一個熱身活動上,中國IT業的兩位高階主管建議將深圳設成網路監管特區。但我們很難想像Google會提出建立資訊特區的構想。
2010年4月2日

李省長的誤判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鴻忠搶筆」事件背後折射出的,是領導們對媒體「自律意識」的經驗判斷。但李省長的失誤在於,誤判了中國媒體的市場化和職業化程度。
2010年3月15日

黨紀何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對於中國民衆來說,中共的黨紀與倫理、國法的重複並非壞事,儼然起著雙保險的作用。但是,站在黨的建設的角度,有學者提出,這種重複其實是一種浪費。
2010年2月28日

長平
曖昧的駐京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通過撤銷駐京辦來反腐,就跟四川禁止男領導用女祕書、湖南聘用夫人任「家庭紀委書記」等一樣,是反腐的旁門左道。
2010年1月25日

谷歌
不義之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只有在當下的中國纔有這麼多人對谷歌的口號感到困惑。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當下西方,人們對「不義之財」都是十分謹惕的。
2010年1月18日

Twitter在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Twitter改變了遊戲規則。你不必再「翻牆」出去找它,它會「翻牆」進來見你。
2010年1月11日

評選最好是一種推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許多人和事是在邊界線上。你投一票,就拉進來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關注;你放棄,就等於推了一把,參與了將其邊緣化的過程。
2010年1月4日

李蕊蕊
誰給了截訪者強暴的權力?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安徽上訪女子李蕊蕊被強暴的惡果?在上訪者與截訪者之間,究竟是誰給了後者強姦有理的支撐?
2009年12月28日

斷裂中的重慶打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打黑中,律師與官方互相指責,用意都在法律之外。而媒體充當宣傳工具的同時,又遭到了專業主義的阻擊。
2009年12月20日

不被承認的抗議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抗議實際上是社會矛盾的緩衝劑,如果極端抗議都不能起到這個作用,那麼民怨將會尋求別的出路,更多隱患就此埋下。
2009年12月13日

廣州「接訪」(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我到達城管委的時候,已經九點半了。首先看見的,是過街天橋上的圍觀者。隔著天橋和馬路,聽見喊口號的聲音。
2009年12月7日

廣州「接訪」(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在廣州番禺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的爭論中,民衆和地方政府似乎開始探尋公共政策決策的規則和良性互動的方式。
2009年11月29日

民意何以對民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在一些官員看來,爲政府決策提供支持的,一是政府官員自己的判斷,二是有關專家的意見。卻很少談及「民意」。
2009年11月22日

歐巴馬與中國網民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我看到一種來自社會底層的聲音,它一邊期待管制的開放,一邊正用網路構築著自己的生活。
2009年11月12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每捶砸一次,都可能立起一堵新牆。在各種觀念之牆面前,建立多元理性對話機制,是通往無牆世界正道。
2009年11月5日

釣魚
上海鉤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孫中界的律師郝勁松認爲「釣魚執法」涉嫌「有組織黑惡勢力犯罪」,那麼這些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罪責?
2009年10月30日

長平
文強與女明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重慶市原司法局局長文強一案引發的種種八卦新聞說明:中國執法部門仍然認爲,從道德上打垮一個人,比從法律上認定他的犯罪事實更重要。
2009年10月22日

一件小事

2009年10月18日

如果《建國大業》走出中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我非常有興趣知道,對於這種政治性格鮮明的電影,中國人和外國人,觀看後會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2009年10月11日

60年
失蹤的個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真正的慶祝儀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聯歡更需要獨立個體的真誠參與。過度標榜整齊劃一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適得其反。
2009年10月1日

抱怨是一大成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從沒有抱怨到抱怨,這是六十年來值得總結的一大成就,可惜官方並沒有這樣想,主串流媒體也不敢這樣說。
2009年9月24日

抱怨是一大成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從沒有抱怨到抱怨,這是六十年來值得總結的一大成就,可惜官方並沒有這樣想,主串流媒體也不敢這樣說。
2009年9月24日

鄉愁的幻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我以爲我看到的是自由,但是成都人說那是「休閒」。自由生活著的成都朋友,是以放棄一些工作機會爲代價的。
2009年9月3日

莫將公民權利汙名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法律用語應儘量客觀中立,不帶太多情緒色彩,因此我建議從法律文字中取消「謠言」一詞,可代之以「不實資訊」。
2009年8月27日

「普遍社會心理」之思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律師許志永已取保候審。接下來,關於非政府組織在中國該有多大空間等問題,抑或均可期待一個公正的裁決?
2009年8月24日

我看《新聞聯播》改版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從某種意義上說,央視《新聞聯播》改版順應了民心,但政治人物日常工作報導不可缺少,這纔是最大的民生新聞。
2009年8月16日

說實話的尷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七•一」前夕,中共黨史專家李忠傑就目前人們的入黨動機發表意見,引起較大的爭論。
2009年7月2日

跳橋者的社會成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很多廣州人都在爲解決「跳橋秀」出謀劃策,但是我沒有看到誰站在抗議者角度來考慮問題。想要討回工程款的陳富超,變成了終身殘疾的陳富超,這是社會的恥辱。
2009年5月26日

從個體遭遇到公共事件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在一些外國人看來,中國人對此次甲型流感顯得特別緊張。事實上,至少從中國網路上看,最近有兩起公共事件的熱度都超過了甲型流感。
2009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