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徵文
關注
又一次遊街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渝華: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紅衛兵們默默簇擁著戴著高帽子、拄著柺杖、被一對兒女攙扶著的父親。一路上靜悄悄地,完全沒了剛纔鬥爭的氣氛。
60年
關注
徵文:鐵馬金戈入夢來
FT中文網讀者譚彤昕:中央文革小組,在茫茫人海中查出母親是王光美的大學同窗,派出官員指示造反派一定要逼出口供。
60年
關注
「太空軍事化是歷史必然」
中國空軍司令許其亮此言似乎背離了中國反對太空軍備競賽的一貫立場。它指出美中可能會在未來展開競爭的另一個領域,也暗示中國軍隊的內部競爭有所加劇。
徵文
關注
「文革」探獄與文天祥祠
作者孫建榮:我當時才16歲,沒有什麼顧慮,於是毫不猶豫給周總理寫了封信,請允許我見見分離了五年的父親。
徵文
關注
母親1960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朱啓:我懷念我那早逝的可憐的母親,也懷念那些紮根我心靈的貧窮和困苦的歲月。
60年
關注
奇異婚姻與父親的八次創業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大河:我的母親、大姨還有小姨,三姐妹全都嫁給了同一個男人。這史無前例的奇異婚姻,註定了他們在那特殊年代各自的坎坷命運。
見證中國
關注
牛角上的《毛澤東選集》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徐仲仁:當我從書架上挑出一本凱恩斯的《通論》時,圖書管理員瞪大了眼睛。我說:此人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馬克思。
徵文
關注
我們的礦山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陳學因:2003年,礦石不斷漲價,礦山人的日子好過起來,我們的礦山與國內一家民營企業重組改制了。
60年
關注
永別了,故鄉
(「見證中國60年」徵文)讀者張三:父親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完成了我們家從農村到城鎮的遷移。
60年
關注
中國人「日子越來越好」
FT亞洲版戴維•皮林:中國人並非看不到自己國家的不足與矛盾,但就像張藝謀影片《活著》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相信「日子就越來越好」。
60年
關注
爲中國的未來做好準備
獨立評論人袁劍:所有人都生活在習慣之中,但在歷史的劇烈轉型時期,習慣卻往往成爲我們最大的敵人。那麼,什麼是中國習慣思維最大的危險?
60年
關注
FT社評:中國「向前向前向前」
十月一日,中國舉行60週年國慶大閱兵。對一個偉大文明展現如此壯觀的場面,人們很難不感到敬畏。然而,如果低估中國面對的各項挑戰,那將是愚蠢的。
60年
關注
失蹤的個體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真正的慶祝儀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聯歡更需要獨立個體的真誠參與。過度標榜整齊劃一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適得其反。
60年
關注
中國「十一」舉行盛大閱兵慶典
60年
關注
美軍太平洋司令:中美兩軍溝通不暢造成隱憂
加藤嘉一
關注
中國國慶大典觀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對我來說,觀看60週年國慶就等於上了一堂課,將我得想法重新梳理了一遍,讓我更加深刻、紮實地瞭解中國。
李曙光
關注
從「刀制」到「水治」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中國60年法律之治的變遷,實際上是圍繞兩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詞來展開的,一是「法制」,二是「法治」。「制」乃「刀」字旁,故被稱爲「刀之制」,「治」爲「水」字旁,也被稱爲「水之治」。
60年
關注
中國需要倫理革命
哲學家黎鳴:當前世界形勢,對中國文明崛起是絕好的機會,但機會再好也可能「稍縱即逝」。問題的關鍵,將取決於中國人的文化抉擇。
徵文
關注
父親站在天安門廣場第一排
FT中文網讀者李秀建: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時,父親站在天安門廣場上第一排,一些記錄當時情形的老紀錄片裏還有他的身影。
中國政治
關注
龍將起舞
明天,中國將舉行共和國60週年國慶大典,向世人展示中國迅速增強的軍力;並在美國實力削弱之際,向世界呈現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不斷上升的地位。
中國政治
關注
「中國世紀」將是一條坎坷路
FT駐京首席記者傑夫•代爾:在中國經濟復甦之際,中國在國際上也變得更爲自信。但我認爲,在通往「中國世紀」的路上會有顛簸。
60年
關注
父親65年
FT中文網讀者徐六寶:父親1944年出生在安徽一個貧窮農家,由於從小不愛讀書,加上當時家裏經濟條件限制,父親很早就參加「勞動」了。
60年
關注
1984年中國的「商品經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俞雷:這一年整個國家也開始提倡消費和鼓勵消費。儘管有限度,但1984年還是出現了價格自由化和鼓勵私人經營活動的趨勢。
計劃與市場
關注
水與火的博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安:如果把市場經濟比作水的話,計劃經濟就是火。中國社會最近60年的歷史,就是從火向水的漸變的過程,期間夾雜著水進火退,火旺水衰的迴旋。
徵文
關注
地主的後代
FT中文網讀者陳飛翔:自讀小學起,我就知道我是一個特殊階層——地主——的後代,同時也「享受」了很多「特殊待遇」。
熱門文章
1.
大學校園開放爭議背後,是中國社會缺乏方法論
2.
追憶「經濟上行的美」,中年社會的最後倔強
3.
中國握有強大稀土「武器」,爲何不早點使用?
4.
假如年輕人不再追星
5.
中國6月份PPI通縮加深,CPI轉跌爲漲
6.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韓關係的考驗與北韓的異動
7.
美國遭遇川普全面攻擊
8.
川普重啓關稅戰:投資者們準備好了嗎?
9.
川普政策重創波士頓生物科技行業
10.
美國威脅下月若未達成協議,關稅將「回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