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照例被若干媒體評選活動拉去當評委。有一些主辦者立足於社會公義,執著於自己的評選標準,與評委反覆溝通,儘可能拿出有說服力的結果。有一些則是形式大於內容,或者名單早已內定,評委過分認真反倒顯得添亂。
最壯烈的評選,是在花了大力氣之後,剛一露臉就被相關部門禁止,成爲公開評選,暗箱宣佈。所以,大多數的評選中,主辦者和評委都心照不宣地,要以能夠順利出籠爲前提。但是,每個人的原則和判斷各不相同,常常會出現令人尷尬的場面。
有一個評選,在我把名單報上去之後,主辦方乾脆再也不跟我聯繫了。我去活動的官網看了一下,的確是一場誤會。雖然都叫年度影響人物之類,人家要的是引領浮華的名流,而我推的是調查地震死難學生的艾未未。
您已閱讀22%(305字),剩餘78%(10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