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每捶砸一次,都可能立起一堵新牆。在各種觀念之牆面前,建立多元理性對話機制,是通往無牆世界正道。

即便沒有親眼看見那些磚塊、水泥和鐵絲網的飛濺,我們這一代人也都是柏林圍牆倒塌的見證者。過幾天就是此事件二十週年紀念日了,除了感慨逝者如斯,我們還應該回顧一下,這二十年來,這堵牆和它的倒塌對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柏林圍牆是社會主義國家東德修建的,時間是1961年8月13日,直接原因是大量的技術人員和知識分子逃亡西德,導致東德空心化,但是東德政府告訴民衆說,這是要把「資本主義的罪惡」擋在外面。可惜這「罪惡」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用腳投票」,翻牆行動前仆後繼,抗議之聲不絕於耳。中國的孟姜女沒有哭倒長城,東德的民衆在1989年11月9日真的砸開了柏林圍牆。

以保護的名義行控制之實,這是政客們的常見伎倆,可惜在現代社會早已經失效。柏林圍牆立起之後,就成爲阻隔文明的冷戰的象徵了。它的倒塌,又成爲建設新的世界秩序的標誌。高牆深院,其實質就是掩耳盜鈴的畫地爲牢。

您已閱讀32%(387字),剩餘68%(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