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瑣碎的衝突

跳橋者的社會成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很多廣州人都在爲解決「跳橋秀」出謀劃策,但是我沒有看到誰站在抗議者角度來考慮問題。想要討回工程款的陳富超,變成了終身殘疾的陳富超,這是社會的恥辱。

5月21日,陳富超一大早爬上廣州海珠橋頂,去抗議建築公司拖欠他的工程款。交通堵塞,圍觀者衆。他達到了廣而告之的目的,但是還想要進一步解決問題,爲此和前來勸說的警方談判了近5個小時。突然,一個叫賴建生的老伯爬上來,將他推了下去。

撞在橋體鋼架上的是右手而不是頭部,陳富超保住了一條命,但是右手和腰椎嚴重骨折。如今他躺在醫院裏,由於沒有交夠定金,醫生拒絕爲他做手術。賴家不予理睬,警方撒手不管,社會也不給援助。對於一位已成爲公衆人物的傷者,這個城市出現令人心寒的冷漠。

箇中原因,想必是此乃一位不受歡迎的抗議者。本地網路的調查中,超過半數的人支持老伯的行爲。他們的理由是,陳富超妨礙交通,影響他人上班上學,挾持公衆利益來達到私人的目的。有人列舉自己被害得穿高跟鞋跑、上班遲到獎金被扣、店面新開生意受損等可恨境遇。

您已閱讀21%(352字),剩餘79%(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瑣碎的衝突

瑣碎的人世紛爭,並不瑣碎的人生感悟。 作者長平,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曾任《南方週末》新聞部主任、《南都週刊》副總編,現任南都傳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在多家媒體開設時事及文化評論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