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瑣碎的衝突

中國大陸游客的教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長平:「習慣」是一種習慣性的解釋,有人認爲中國人就喜歡聚衆喧譁,喜歡亂扔垃圾,喜歡簽名題字。問題是,這些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呢?

若干年前,我和一個朋友去新疆吐魯番旅遊,被當地的奇山異石吸引,離開現成的遊覽小徑,跑進了荒山野嶺。前面是一座小山,亂石磊磊,看不出任何人跡獸痕,我們決定爬上去。舉目四望,我們相信自己所到之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爬到山頂卻驚奇地發現,有人已經來過了,他們用碎石碼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些名字已經長進了山裏,少說也有十年以上。

面對這種「到此一遊」的題字,我們絲毫沒有感到不適,而是非常興奮,如法炮製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不知道要等到多少年之後,纔會有人再來,通過這些資訊穿越時空和我們相遇,或許永遠都不會有。

今天,如果我去臺灣旅遊,在野柳地質公園的一處巖壁上,赫然發現「中國常州趙根大」幾個大字,我也會和臺灣記者一樣感到不舒服,甚至和大陸網民一樣覺得丟臉。可惡而又可憐的六旬老者趙根大,這些天來成爲蜚聲兩岸的名人,被罵得無地自容。大陸游客的種種陋習再次成爲話題,也再次和以往一樣,將要在簡單粗暴的辱罵聲中落幕。其實,這也是中國輿論的一種陋習。

您已閱讀22%(415字),剩餘78%(15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瑣碎的衝突

瑣碎的人世紛爭,並不瑣碎的人生感悟。 作者長平,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曾任《南方週末》新聞部主任、《南都週刊》副總編,現任南都傳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在多家媒體開設時事及文化評論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