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文章檔案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訪談
關注
「只要大家還在較勁,中國的畫廊還是能有出息的行業」
對話五位立足北京的當代藝術工作者,在行業持續的不確定性面前,他們身在藝術的中心地帶,既要體悟生態的水溫,又要時刻準備摸著石頭過河。
6月9日
人物
關注
貝聿銘回顧展:一位建築大師的「百感交集」
對話「貝聿銘:人生如建築」聯合策展人王蕾。與這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那些輪廓鮮明的作品相比,他的人生無疑更加豐富複雜,難以被清晰定義。
5月9日
人物
關注
對話安妮卡•易:萬物都在永恆的流變中,與之對抗非常徒勞
聽這位藝術家談談她那個龐大複雜、挑戰感官的藝術世界,以及在那些晦澀的觀念背後,她期待一位普通的藝術觀衆能收穫什麼。
4月18日
藝術展覽
關注
當藝術在春天來到城市
春季上海藝術展覽簡評。與熱鬧的交易季遙相呼應,那些城市中的展覽,同樣反映著藝術生態的水溫和活力狀況。
4月3日
人物
關注
對話馮唐:打好這手牌,過好這一生
當這位以「做成事情」爲使命的前職業經理人,遇到了一個消解一切確定性的創業時代,「成事」本身,也變成了一場充滿即興和碰撞的「真人秀」。
3月21日
藝術
關注
當藝術在冬天來到城市
注視那些作品,就如同注視在時間的河流中,那些繁塵的漂泊與留痕。
2024年12月6日
藝術
關注
對話喬志兵:藝術向前走
這位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館長表示,操持一家藝術機構如同一場修煉。親歷行業週期,讓他開始重新思考與藝術有關的使命、尊重以及堅持。
2024年11月22日
靈感之鄉
關注
對話蒲英瑋:貼上標籤,撕掉標籤
蒲英瑋說,一個藝術家總要面對很多石破天驚的時刻,因此TA必須擁有構建生命強度的能力,「能把自己的表達最終變成一種『存在』,這就是厲害」。
2024年9月25日
藝術訪談
關注
對話劉曉都:在邊緣生長出質感
這位深圳坪山美術館的館長表示,以跨界身份在邊緣地帶運營一家藝術機構,也是一次體驗獨特的「格物」與「爲人」經歷。
2024年8月30日
藝術訪談
關注
對話冷林:北京的藝術生態依然生動
在這位北京公社的創辦人眼中,影響藝術生態長期趨勢的因素並非市場的起起落落,但畫廊需要時刻面對「耕耘」與「狩獵」的冒險。
2024年6月27日
藝術對話
關注
對話勞倫斯•何浦林:藝術遷徙中的得與失
走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這位香格納畫廊的創辦人表示,在追隨藝術的遊牧中,他也能感受到時代潮汐的變與不變。
2024年6月18日
藝術市場
關注
對話周大爲:藝博會的核心就是交易,我必需迴歸商業本質
在這位ART021的聯合創辦人看來,當下場面熱烈的藝博會並非前途無憂。對於未來,他所能相信的還是優勝劣汰的邏輯。
2024年5月30日
靈感之鄉
關注
對話杉本博司:我已經能夠看到生命中的關聯
聽這位在遠古與未來「漫遊」的藝術家,談談他眼中的永恆與當下。
2024年3月29日
靈感之鄉
關注
對話何炬星:星美術館想證明有人曾經有意識地活過
聽星美術館的館長聊聊,在生存與理想面前,一家「高冷」的藝術機構,怎樣堅守住自己,又如何找到知音。
2024年3月8日
藝術
關注
對話崔燦燦:世界不就是靠著這點希望在運轉嗎
見證過藝術的潮起和潮落,這位知名策展人表示,他從「只想掀翻桌子的衝動」中,生長出了更多感知世界的觸角。
2024年1月19日
靈感之鄉
關注
對話丁乙: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的終點是什麼樣的
這位著名抽象藝術家表示,中國當代藝術在特定年代所擁有的「洪荒之力」,或許已經難以複製,但他準備奮鬥到底。
2023年11月3日
藝術
關注
對話田霏宇: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時刻
和UCCA的館長聊聊,一位藝術家在半個多世紀前的人生,爲何對今天還能有所啓迪?一家立足當代藝術的機構,又爲何要去回看藝術的「昨天」?
2023年7月28日
人物
關注
對話劉香成:鏡頭不光定格時代與人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劉香成持續捕捉著時代變遷的影像。他認爲,攝影不止於記錄此刻,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來路與去處。
2023年6月21日
藝術
關注
對話王一妃:我想把當代藝術呈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和畫廊周北京的總監聊聊,一個立足798的藝術平臺,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張力。
2023年6月5日
汽車業
關注
汽車業變道時代,路特斯能否找到「超車駕控力」?
路特斯正在以激進的姿態進入「百萬級」純電豪車市場。在這條日漸擁擠的賽道中,它如何定義自己?又能否持續謀得領先?
2023年4月23日
時尚
關注
對話章凝:年輕就是不設限地探索和蛻變
這位VOGUE歷史上最年輕的全媒體編輯總監,擺脫了時尚「舊世界」的諸多刻板印象,然而,她又準備如何講述自己和時尚的故事?
2023年1月6日
藝術
關注
對話喬志兵:藝術總會潛移默化地鼓舞你
聽這位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創辦人談談,在充滿挑戰和張力的現實面前,「晦澀」的當代藝術爲何與我們的生活有關?
2022年11月6日
元宇宙
關注
埃森哲:元宇宙的前景與動力
推動元宇宙發展的驅動力不僅來自算力解放和體驗升級,也來自對現有網路範式的突破,以及對安全倫理標準的建設與完善。
2022年5月5日
電影
關注
《駕駛我的車》:人生行路手冊
影片關注了一個瑣碎但普遍的困境:如何處理生活中不願正視的真相?而在面對真相之後,又該怎樣與隨之而來的創痛和茫然共存?
2022年3月28日
可持續投資
關注
錢行:如何平衡投資的短期訴求與長期使命?
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表示,發展可持續投資除了政治的推力,還需要通過更加完善的市場機制,將外部壓力轉化爲行業的內在標準。
2021年12月10日
2021中國高峯論壇
關注
對話慧科訊業黃震華:「元宇宙」前夜的品牌、演算法與人
在未來數字時代,深入理解消費者對品牌決策至關重要,而僅依靠傳統分析調研的「老地圖」,抵達不了元宇宙的「新大陸」。
2021年11月18日
藝術
關注
和影像上海藝博會的藝術家聊聊「拍照」的未來
在技術爆炸的時代,創作者怎樣才能更加誠實、準確地描述世界?作爲受衆,又該如何擺脫束縛,去重新理解「觀看」的邊界?
2021年11月5日
電影
關注
《沙丘》:史詩的加法與減法
在強大的質感和氛圍之下,舞臺上的英雄和梟雄都退而成爲芸芸衆生,電影《沙丘》真正的主角變成了舞臺本身,變成了沙丘自己。
2021年10月22日
企業管理
關注
中國企業面對數位化分水嶺
埃森哲調研顯示,疫情和出海等因素正在令中國企業加速向智慧化運營轉型,這一過程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組織重構,還將推動傳統職能部門的升級和演化。
2021年10月19日
華為
關注
華為加速發展自主移動服務生態圈
華為在全球推進自主移動生態系統的同時,也面對嚴峻的海外市場形勢。佈局移動生態圈,意味著一場考驗攻守平衡的鏖戰。
2020年1月16日
交通
關注
一個火車「拆票」App的歐洲修煉之路
專訪攜程TrainPal項目負責人韋入溥:相比於在技術和效率賽道上的自信,如何在文化差異的背景下,與當地用戶達成互信和共識,是一場更漫長的旅途。
2019年10月29日
華為
關注
華為5G「加速戰略」的挑戰
多重壓力之下,華為加速推進5G戰略,既是造勢也是突圍。相比於不斷重新整理的硬體參數,5G商業生態還需要在效率之外,尋找更多的創造力。
2019年10月18日
可持續金融
關注
馬可寧:ESG投資是一股強有力的「暗流」
專訪盧森堡金融署執行長:大型機構投資者與千禧一代是推動ESG投資的最重要力量。「ESG投資難以取得理想回報」的誤區正在被打破。
2019年7月1日
人工智慧
關注
專訪許成鋼:人工智慧需要什麼樣的制度建設?
技術自身的發展前景,取決於能否有一流的學者帶來超乎尋常的新想法。而技術將如何影響社會、塑造未來,仍需求解於制度。
2019年6月27日
人工智慧
關注
人工智慧產業尋找商業化「落地」之路
技術生態如何轉化出更多的商業場景和應用,並被市場驗證,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與生存鏈條?行業中人仍在求解答案。
2019年5月20日
航空
關注
潘浩文:中資跨國收購項目重在磨合
在回應中資入股法國土魯斯機場項目所引發的爭議時,富泰資產創辦人表示,跨地域跨文化經營是一個理解的過程,需要耐心溝通。
2019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