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

半導體
長鑫存儲在繞過美國出口管制後擬在科創板上市

該公司的估值高於1000億元人民幣,先前它得到了美國晶片生產工具製造商的供貨確認。

中概股
中概股何去何從?

伍治堅:一個好的股市,需要有大量的優質企業來支撐,向股民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中概股迴歸,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VIE
中國科技創業家開始警惕美元融資

對越來越多行業的中國創業家來說,選擇從風險投資家手中籌集人民幣還是美元,已成爲一個越來越值得深思的問題。

數十家中國科技集團放棄在上海科創板IPO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顯示,3月有76家公司暫停在上海科創板進行首次公開發行的申請,主因是監管機構加大審查力度。

IPO
中國IPO定價限制使上市企業少籌資2000億美元

香港大學的研究顯示,由於IPO發行價受到限制,過去6年裏在中國境內上市的企業總計少籌資了2000億美元。

資產證券化、金融危機與螞蟻集團

葉冬豔、歐陽輝:螞蟻集團或有很大的貸款衝動。若促成貸款規模不斷成長,難免會降低放貸標準,這正是潛在風險點、也是監管層監管重點所在。

監管信號加強 中國科技股下跌

在出臺限制科技企業壟斷的新規之後,中國銀保監會高級官員承諾,將在反壟斷方面對金融科技企業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管。

ETF
Lex專欄:中國ETF的前景

ETF在中國剛剛起步,有巨大的成長空間。4隻科創板ETF發行,是朝著推動中國散戶大軍接納這類低成本基金邁出的一步。

ETF
首批追蹤科創50指數的ETF開售

中國證監會批准4家基金公司今日分別發售一隻ETF,追蹤新推出的上證科創50指數。這是首批追蹤該指數的ETF。

螞蟻集團 “A+H同步上市」的實質

鄭志剛:這次螞蟻集團採用的A+H同步上市和之前的先A後H,或先H後A,最終形成A+H究竟有何不同?同步上市和二次上市,甚至首次上市究竟有何不同?

螞蟻能打破「上市即巔峯」的魔咒嗎?

蔡凱龍:上市即巔峯的根本原因,源於外部散戶和內部股東高階主管間的資訊不對稱。這就涉及到核心問題:公司爲什麼上市以及如何選擇上市時機?

中芯國際欲藉助在滬上市充實財力

在上海科創板重新上市,將爲中芯國際提供所需的新資金,使之縮小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但該公司仍面臨美國製裁升級的風險。

影響2020年A股市場的幾大因素

蘇培科:爲何對處於退市整理期的股票還有投資者報以期望?甚至還有投資者購買那些準備退市的公司?未來究竟該如何投資A股市場?

如何爲獨角獸企業設計股權結構?

鄭志剛:新經濟企業的特徵決定了我們對於獨角獸企業開展股權結構設計並不能簡單遵循傳統企業的邏輯。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爲其設計股權結構?

新三板改革之路

歐陽輝、劉一楠:理順轉板機制是拓寬新三板企業上市管道、鼓勵投資者參與、提升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將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瑞銀
瑞銀成爲首家保薦科創板IPO的外資投行

瑞銀爲上海昊海生物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提供了保薦服務,並按照規定投資了昊海生科,但它沒有披露投資規模。

科創板
上海科創板熱潮退去

中國科創板開市時的轟動過後,在該板上市的公司數量和融資總額均不及最初預期,該板是否會重蹈創業板覆轍?

中國VC市場與中國那斯達克史詩

田軒:風險投資家,究竟是一羣怎樣神祕的存在?中外VC有何不同?如果說金融體系是夢想與現實的橋樑,那麼風險投資就是這座橋樑的基石。

科創板
科創板首日大漲造就一批億萬富翁

中國科創板受到熱捧,首批上市股票在首日交易中平均上漲140%後,其中三家公司的控股股東所持股份的價值均超10億美元。

科創板
科創板能否不重蹈創業板覆轍?

科創板大漲讓人想起10年前設立的深交所創業板。創業板未能像當局所期望的那樣,成爲那斯達克的挑戰者,科創板能否有所不同?

科創板能否成爲中國的那斯達克?

伍治堅:監管層放寬上市條件,引入同股不同權機制,目的是鼓勵更多創新企業在國內上市,但改革措施能否顯現效果,尚需時間檢驗。

股市
科創板開市第二日21股下跌

科創板開市第二日,首批上市的25家企業中有21家的股票有所下跌。南京微創醫學科技是一個亮點,股價一度上漲17%。

科創板
上海科創板能火爆多久?

Lex專欄:自10年前推出深圳創業板之後,中國又推出上海科創板。這應該會吸引大量不具盈利能力的新秀企業申請上市,並醞釀一些投機泡沫。

科創板
科創板開市首日暴漲

在上海科創板開市首日掛牌上市的首批25隻股票中,有4隻收盤上漲逾200%,有16隻收盤上漲逾100%。

科創板開閘:偉大不是一天建成的

徐瑾:高規格的科創板,火速上馬,背後有何意義?首批公司走勢如何?投資者如何尋找明星公司?科創板對中國經濟轉型意味著什麼?

科創板
貿易戰下,科創板開市在即

在中國科技行業應對風險資本融資放緩以及美中貿易戰之際,北京方面希望科創板能爲中國新創企業輸送資金。

科創板
科創板:三大突破與三大挑戰

桂浩明:科創板的推出,不僅是在證券市場上增加了一個板塊,還在於爲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金融支持實體,特別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市場基礎。

投資
科創板會讓誰創富

黃凡:科創板推出,承擔了諸多大使命,這對投資人會帶來什麼場景?如果不全力參與,是否就錯過了機會?其實,沒有大機率獲勝的投資機會,就讓它去吧。

科創板
科創板會是中國散戶的「盛宴」嗎?

吳飛:「中國版那斯達克」——科創板對於普通散戶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能從那斯達克設立前後美國投資者結構的變化歷程中借鑑到什麼呢?

科創板
科創板應是市場化「練兵場」

張春:科創板是一場不可輸的改革,對長期發展有重大意義;股市健康運行對成長創新與金融中心地位有積極作用。

科創板
科創板來了,我們該如何參與?

黃凡:科創板的出臺將如何改變現有的A股市場生態環境?市場的各方又面臨何種機會與挑戰?投資人該如何把握參與的機會?

「科創板」應避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悲劇

蘇培科:高層應深度思考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構架和各板塊的差異,避免同質化,尤其不要把科創板搞成上交所與深交所搶生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