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相關部門宣佈科創板正式開板。而根據相關工作的推進情況,科創板很有可能在今年的7、8月份開始交易。從去年11月初中央明確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設科創板並進行註冊制試點以來,相關部門全力以赴,經過八個多月來的不懈努力,如今終於基本成型。作爲中國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創板的推出,不僅是在證券市場上增加了一個板塊,還在於爲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金融支持實體,特別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市場基礎,同時也是爲中國股市的改革與發展,進行某種探索與實踐,積累在將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也因爲這樣,人們對於科創板普遍寄予厚望,期待它成功運行。
無疑,科創板是肩負著多方面的重任。也因爲這樣,在一開始的制度設計上,就強調了改革的主題,按照註冊制的基本原則,在不少方面突破了原有的制度框架。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對擬上市公司有著很大的包容性,允許盈利水準暫時還不高,甚至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上市,此外也允許上市公司設置AB股制度,即同股不同權,對已經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即便不拆除VIE架構,仍然可以通過發行存託憑證的形式上市。總之,科創板對於申請上市的公司,有著足夠的寬容度,只要企業從事新興產業,在細分領域有著相應的優勢,具有良好的成長性,並且建立了相對完整的法人治理結構,那麼就有條件進入科創板。這樣的一種制度安排,能夠使得那些有潛力的科技企業,得以及早地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藉助資本的力量迅速地成長起來。當然,這樣一來科創板的大門應該說是開得很大了,但是如何保證上市公司的質量,則成爲擺在科創板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畢竟,降低門檻是爲了讓更多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上市,但這些公司能否順利地發展,以及在AB股體制下如何有效維護全體投資者利益等,都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從科創板的相關政策來看,在這方面一個很大的著力點是堅持「寬進嚴出」的方針,即設置了較爲嚴格的退市制度,一旦上市公司出現包括資訊披露嚴重違規以及影響社會公共安全的重大事項等,即強制退市。而對於那些不再滿足上市所需的相關財務及交易指標的公司,也將實施退市,沒有留下緩衝的餘地。這種立足於優勝劣汰的規則,在強化科創板公司的新陳代謝,保持活力方面,的確有望發揮很大的作用。不過,問題在於如果出現了不少相對比較平庸的公司,上市後的發展低於預期,但又不至於觸發退市條件,這就比較難處理了。在海外類似的市場中,也有這種狀況,即真正好的公司數量有限,相當多的公司則沒有很突出的發展前景,它們佔用了科創板的資源,但未必能夠利用好,對投資者來說,也就很難在這裏尋找到好的投資機會。時下,不少投資者就發現,已經提交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的一百多家公司中,真正讓人眼睛一亮的並不多,有的雖然各方面看上去都還可以,但卻已經是進入了發展的相對高峯期,接下去要繼續實現高成長難度很大。也因爲這樣,輿論界也出現了科創板擬市公司,甚至也包括所謂的「科創板第一股」的質疑。顯然,在科創板的現有框架內,如何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真正體現出企業的成長性,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科創板本身的戰略意義也就會被大大削弱。
科創板的第二個突破,是鑑於註冊制的要求,弱化了行政管制,譬如證監會在科創板新股的發行過程中,原則上只負責批准註冊。而公司的發行申請,是向交易所提出的,也是由交易所的上市委員會來審議的。而這種審議更多是程式性的,前提是公司把相關資訊披露完整,而上市委員會也就是針對這些資訊提出疑問,要求予以回答。從理論上來說,只要回答得完整、準確,能夠讓人們相信公司是符合科創板基本要求的,就有望獲得通過。在這裏,各種形式的資訊披露是起到了最爲關鍵的作用,而這也就是註冊制最重要的內涵:完整、準確的資訊披露。這一突破,改變了過去由行政機關給上市公司背書的被動局面,突出了市場的作用,體現了市場在要素分配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原則。但由此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即作爲衡量、判斷企業能否上科創板,以及在科創板上如何定價的這些資訊,是否真實可靠呢?今年年初在滬深股市被曝光的康美及康德新兩家公司,原本都被市場認爲是「大白馬」。可是它們最關鍵的財務資訊卻是虛假的,甚至有的造假行爲還得到了外部金融機構等的配合。而一旦事情被揭露,這樣的「好公司」立馬成爲千夫所指。那麼,誰又敢說,同樣的問題肯定不會發生在科創板上呢?最近就有記者舉報某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虛構銷售收入,涉嫌財務造假。當然實際情況究竟如何,還需要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才能得出結論。但不管怎麼說,雖然科創板在資訊披露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如果這些所披露資訊本身並不真實可靠,相反是屬於誤導、欺騙性的,那麼現在實施註冊制的條件,在多大程度上還存在呢?當然,在任何國家、地區的資本市場上,都避免不了有資訊欺詐行爲的出現,美國的那斯達克市場不也是有過「龐氏騙局」嗎?而問題在於,在防範資訊造假上,現在的科創板制度設計上,似乎還缺乏相應的手段。也許,這需要有大環境配合,提升法律的威懾作用是其出路之一。不過看得出,在對付這方面的挑戰上,科創板確實還需要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