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業

石油業
疫情影響需求 油價跌至5月以來低點

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週四跌至每桶37美元以下,2美元的下跌使本週跌幅超過10%,爲六個月多以來最糟糕的單週表現。

石油業
中石化加速進軍氫能產業

在中國承諾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際,中石化宣佈將部分資源分配給氫能產業鏈,從加氫站到氫能生產投資,此舉或給全球石油行業帶來巨大影響。

2020年石油市場5大看點

從美國頁岩油產量到石油需求成長放緩,從歐佩克+、美國總統大選到各界對環境的關注,FT記者爲您梳理2020年石油市場看點。

石油業
氣候變化給石油公司帶來兩難

爲了回應投資者、政界人士和公衆的壓力,石油公司一方面表明它們正在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威脅,另一方面繼續承諾它們能夠生存發展。

石油
歐佩克可能增產抑制油價

考慮到油價在過去12個月上漲逾50%,歐佩克和俄羅斯正醞釀增產。但對於它們可能採取的增產措施效果如何,人們仍有疑問。

FT大視野:向數據要石油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正幫助整個油氣行業提升競爭力,使化石燃料更能抵禦新能源的競爭。

提勒森:從CEO到國務卿提名人

被川普提名爲國務卿的提勒森在埃克森美孚是一位穩健型領導者,他善於談判,這在處理俄羅斯業務時特別有用。

石油業
殼牌石油二季度利潤大幅下挫72%

殼牌石油二季度利潤遠低於市場預期,油價低迷以及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對該集團造成沉重影響。

市場力量打破沙烏地實力神話

英國能源專家巴特勒:沙烏地阿拉伯在過去兩年全力增加石油供應,企圖壓垮美國頁岩石油業,但並未成功。在開放的全球經濟中,誰也不能長久地抗拒市場力量。

石油業
堅持:2016年石油業關鍵詞

擁有多元化業務並可利用資本市場的油氣生產商,將發現今年日子難過。那些專注於油氣生產且資產負債表疲弱的公司,如果能撐過2016年,就算不錯了。

油價
石油工人爲油價頻跌付出代價

油價暴跌也許是全球經濟福音,但它正迫使石油公司重新審視投資計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BP、殼牌、道達爾和雪佛龍均已下令大幅降低工人薪酬。

OPEC
歐佩克時代落幕

倫敦大學巴特勒:忘掉石油輸出國組織吧,石油業持續40年的歐佩克時代正走向終點,但全球能源的消費者並未減少,無碳世界也不會立刻到來,下一階段,需求與技術將是主導油價的關鍵。

中石油
中外對話:非洲影響中印石油企業

通常,人們熱衷於探討中國和印度對非洲的影響。但盧克•佩蒂在《新的原油之王》一書中,揭示出非洲對中印兩國、尤其是對中印石油業的影響。

委內瑞拉、中國和美國的原油紐帶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陳懋修: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美國與中國均與該國存在著基於能源的國家關係,這所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石油業
提高油品就能治霾?

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胡森林:不少中國人將霧霾歸咎於車用油品的質量,但機動車排放並非霧霾罪魁,且尾氣排放本身又是「車—油—路」三者作用的結果。

石油業
中國油企應擺脫「唯產量論」

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胡森林:中國石油企業因國有性質、經濟地位和官員任命體制,常有「唯產量論」的傾向。產量固然重要,但效益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

石油業
如何看待中國油企「走出去」?

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胡森林:對於中國石油企業的海外擴張,一種流行的解讀是,這是爲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但事實是,這一進程更多是由商業利益驅動的。

Lex專欄:BP的阿根廷麻煩

BP將向Bridas出售阿根廷資產告吹,歸咎於Bridas未能獲得中國和阿根廷兩國的反壟斷批准,這無法令人信服。在俄羅斯之後,BP在阿根廷也將面臨難纏的合作伙伴。

奈及利亞擬改革石油業

奈及利亞承諾改革石油行業,把國有企業分拆上市融資。但西方石油巨擘並不喜歡這種改革,這將加大其在尼業務成本,同時引發來自中國的競爭。

中石化
Lex專欄:中石化的大手筆

中石化以近47%的溢價收購在西非和伊拉克北部開採油田的Addax石油公司,是中國迄今在油氣領域的最大一筆對外投資。中國由此成爲享用伊拉克原油饕餮大餐的第一個世界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