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

中國能源革命的宏大願景能否成真?

巴特勒:中國提出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描繪了宏偉的能源革命願景,但這需要基礎設施和市場結構的支持。

中國努力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巴特勒: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規模表明,兩個政策目標在推動能源戰略:打造現代化經濟,及降低對進口依賴。

中國能源政策將有重大轉變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國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巴特勒:中國煤炭需求見頂的時間將遠遠早於人們通常的預測。我推測,中國政府將在限制煤炭使用方面出臺非常重大的舉措。這一變化將對全球產生重大影響。

油價
油價下跌爲中國能源改革創造契機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積重難返的中國國內能源價格機制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而近期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爲這種改革提供了較好的時間視窗,應當抓住。

中石油
中外對話:非洲影響中印石油企業

通常,人們熱衷於探討中國和印度對非洲的影響。但盧克•佩蒂在《新的原油之王》一書中,揭示出非洲對中印兩國、尤其是對中印石油業的影響。

中國將決定世界第三次能源轉型進程

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委員會胡森林:在煤炭和石油先後主導人類前兩次工業革命後,一場「去碳化」的能源轉型正在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將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委內瑞拉、中國和美國的原油紐帶

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陳懋修: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一,美國與中國均與該國存在著基於能源的國家關係,這所產生的地緣政治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中國能源政策令熱能煤市場遇冷

中國政府正積極貫徹「去煤炭化」戰略,燃煤發電佔新增發電的比重,在過去一年裏從75%下跌到40%。同時,太陽能和風能成本的不斷下降,也在擠壓煤炭的競爭力。

外資電力撤出中國

中國記者陳楠爲環境網站「中外對話」撰寫:中國日漸繃緊的煤電價格,正在引發外資電力從中國退潮。深層次的制度困境,再次繃緊中國電力行業的神經。

蘇丹
南蘇丹考驗中國外交政策

南蘇丹與蘇丹關於轉運費的談判破裂後,南蘇丹決定停止石油生產,這讓人們擔心兩個蘇丹可能開戰,對中國投資和石油供應構成威脅。同時,這也讓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國策陷入兩難境地。

柴油
分析:中國企業開發新燃料來源

中國爲保證能源供給,將觸角伸向了更遙遠的海外,與此同時,中國一些國內企業也想出越來越具創新性的方式,來開發新的燃料來源。

中國能源需求不能全靠收購

中國爲滿足能源需求激增而積極開展海外併購,這已成爲近年來國際貿易的主旋律之一,但是,中國保證能源安全必須依靠貿易,而不僅僅是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