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

KKR
KKR向義大利電信提出330億歐元收購要約

這將是歷史上針對歐洲電信公司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收購之一。

愛立信
愛立信斥資60億美元收購雲端服務企業Vonage

這是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收購。

電信業
挪威電信和卜蜂集團同意合併旗下泰國電信業務

此筆交易達成之際,東南亞的電信公司正競相推出5G基礎設施。

5G
5G網路能杜絕竊聽嗎?

5G網路的安全事宜與當前電信網路的管理方式截然不同,所有設備可能都需要進行驗證以提高可信度。

5G:頻譜是怎樣變成「搖錢樹」的?

政府是想要最先進的5G網路,還是要從頻譜拍賣中籌集最多資金?對於如何達到恰當平衡,一些資金緊張的政府發出不一致的信號。

FT大視野:5G時代歐洲拿什麼和中美競爭?

對歐洲的電信集團來說,問題在於5G技術將推動整合、刺激成長,還是會將一個負債累累的行業進一步推入泥潭。

電信業
中國鐵塔擬赴港IPO,計劃籌資近87億美元

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移動基礎設施集團控制著逾180萬個行動通信鐵塔,佔國內行動通信鐵塔的97%,2017年稅前利潤爲27億元人民幣。

聯通混改「得」與「失」

鄭志剛:聯通畢竟邁出了重要一步,打開了民資參與國企壟斷的電信業的大門,併爲其他國企混改提供更多借鑑。

中國電信業私有化步伐依然太小

近日聯通引入民間資本的舉措,是至少10年來央企「混改」的最大動作,但外界懷疑此舉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聯通的國企屬性。

李嘉誠
Lex專欄:和記電訊出售固網業務是好買賣嗎?

和記電訊以36倍歷史本益比出售固網業務,這可能誘使其他營運商也將旗下的寬頻資產貨幣化,但這麼做應該慎重。

收購
AT&T收購時代華納將面臨嚴厲監管審查

美國市值最大的電信集團將竭力說服美國監管機構,以證明其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的交易不會扭曲通訊行業。

高通
Lex專欄:高通不應剝離晶片業務

高通已在爲全球絕大多數手機發放許可證,其晶片和許可證業務間的協同效應已不那麼重要。雖然其業務下滑,但分拆既無助於解決目前挑戰,也無助於修復部門的估值。

亞洲

中國須反思TD決策錯誤的制度根源

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TD式創新」爭論,絕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爭論,它關係到中國基本的決策機制。爲了避免重蹈TD式決策錯誤覆轍,必須將決策權交還給市場。

孫正義
「攪局者」孫正義的美國賭局

FT專欄作家皮林:孫正義領導的軟銀曾成功打破了日本電信業的壟斷,如今他欲圖在美國重施顛覆戰略,以Sprint對抗行業巨擘,但撼動美國市場絕非易事。

華為
Lex專欄:華為領跑電信設備製造業

未來兩年中國將佔全球4G設備資本支出一半左右,而華為是中國冠軍企業。同時,華為和中興在歐洲比歐洲企業在中國更成功。

Lex專欄:中移動泰國收購讓人困惑

中國移動入股泰國True,讓人摸不著頭腦。泰國市場規模小,手機普及率已高達140%,而True債務纏身。這筆交易或許更多反映出True董事長謝國民在中國的人脈。

電信業
中國不妨引入「民營鐵塔」

中國社科院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張昕竹:中國成立國家鐵塔公司的訊息,遭致許多反對,因爲它壟斷特質鮮明。監管層不妨再引入一家「民營鐵塔」,鼓勵公開競爭。

電信業
「國家鐵塔」將讓中國電信業重回壟斷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中國國資委領頭成立「國家鐵塔公司」,強制行動運營商共建共享基站鐵塔,會讓二十年來電信業打破壟斷、引進競爭的成果毀於一旦。

誰在綁架中國4G政策?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當初,中移動接受TD-SCDMA牌照是政治需要;如今3G已夠用,而工信部強令三大營運商推出與移動3G技術標準接軌的4G,更是錯誤。

電信業
Lex專欄:電信業浮現併購潮

早在諾基亞把手機業務賣給微軟之前,針對諾基亞剩餘資產的投機就開始了。它旗下電信設備企業——諾基亞西門子通訊成爲併購對象,但這部分資產價值到底多大?

歐洲手機業緣何沒落?

FT專欄作家加普:在矽谷的引領下,美國手機業超越了歐洲靠監管和標準制定建立起來的早期優勢,其雄厚的創新能力與美國電信業的適應能力一起顛覆了原有格局。

電信業
Lex專欄:電信板塊的春天要來了?

歐洲電信設備行業板塊已從去年7月的低點上漲了45%;中國移動也將2013年的資本支出指引調高了50%。但距離驅散覆蓋該板塊的陰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伊拉克
Lex專欄:伊拉克行動運營商成功上市

伊拉克第二大行動運營商Asiacell在巴格達上市,首個交易日股價上漲5%,使伊拉克證交所總市值翻倍,從一個側面顯示伊拉克逐漸恢復正常。

分析:中歐電信糾紛引發「貿易戰」?

中國商務部官員今日將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官員會晤,分析師們擔心,中國和歐盟圍繞電信設備的糾紛,可能演變爲一場全面的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