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家

中國如何和平領導亞洲?

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艾大偉:中國要恢復昔日在東亞的領導地位,就應推動建立對有關各方都更好、也更可靠的機制。

林毅夫
新結構經濟學的核心

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王健:很多人錯誤認爲林毅夫教授主張計劃經濟或政府強制干預經濟;儘管面臨執行細節的質疑,新結構經濟學核心仍認爲市場是最有效的分配資源方式。

從技術轉移看「中國模式」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已走出純承接技術轉移的階段,遇到另一個拐點的門檻,過去30年經濟成長的貢獻因素,正在逐漸變成障礙。

林毅夫
追問成長根源:政府的罪與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海影:政府權力對其心儀項目的介入與干預,往往不能加快發展,反而是經濟陷入停滯之因。政府濫權與無能之罪,社會卻承擔貧困匱乏之罰。

林毅夫
「林成長」命題:強政府+強市場

吉林大學學者孫興傑:從經濟史來看,林毅夫提出的發展經濟學3.0版更貼近歷史,市場並非自發產生,而是與政府共生的。強政府與強市場纔是經濟成長的制度保障。

薩勃拉曼尼亞的預測

中國財經評論員徐以升:美國學者薩勃拉曼尼亞在《大預測》一書中稱,中國會在2030年主導世界,但真正關心中國命運的讀者,將會發現這難以企及。

反壟斷法「勾結定價」之辨

中國財經評論人周克成:最高人民法院對《反壟斷法》的最新司法解釋,意在遏制廠商的「勾結定價」,但勾結定價不應視爲違規行爲,新解釋是在爲難企業經營者。

新百家
中國應競逐IFC領導權

世界銀行前工作人員常盛:世行行長競選塵埃落定後,中國應積極爭取獲得世行集團下屬的國際金融公司(IFC)的CEO職位,這是現階段擴大中國「軟實力」的絕佳舞臺。

茅於軾
「勞動」的中國故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遠舉:中國人從來不缺乏勞動的權利,中國人缺乏的是擁有自己勞動、並平等、公正地交易自己勞動的權利。茅於軾的言論具有積極、開拓性意義。

茅於軾
敬答茅於軾先生:勞動是第一產權

美國波士頓薩福克大學薛湧:文革時之所以能夠動員那麼多人挖防空洞,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挖得起」,勞動無值,政府在這樣折騰時基本上可以不計人力成本。

茅於軾
茅於軾:與薛湧商榷

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於軾:在中國這個具體環境中,更應該強調市場和企業家在財富創造中的作用。勞動必須在市場的環境中才能創造財富。而中國時時刻刻都有回到計劃經濟去的危險。所以我們一定要著重強調市場。

茅於軾
茅於軾、弗里德曼獎與中國自由主義

美國美利堅大學研究生李華芳:茅於軾獲得「弗里德曼獎」引發了爭議,其中存在一些明顯的誤解。在一個不如西方自由的社會里,一個自由推進者獲獎,具有積極意義。

茅於軾
茅於軾與中國自由主義的誤區

美國波士頓薩福克大學薛湧:茅於軾先生對於打破中國傳統的計劃經濟意識形態有著卓越的貢獻,但他的許多言論卻違反了自由主義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