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準金

雙降之後,人民幣怎麼走?

德國商業銀行周浩:人民幣在「有形之手」的干預之下再度迴歸平穩,但也給了市場相對模糊的信號;人民幣的「牛皮市」或仍將維持一段時間。

存準金
降息是否重回「四萬億」老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近來,中國央行降息降準力度非常大,同時,應對當前經濟下滑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也在加速,但與2008年相比,同樣爲了「穩成長」,如今的政策卻體現了「新常態」下的新思路。

重新理解中性貨幣政策

FT中文網撰稿人鍾正生:中國的中性貨幣政策並非意味央行無所作爲,而是指以更多結構轉型的視角,去評估當前經濟現實,因此放鬆時點和量級必然難和市場預期一致。

降準之後,莫忘改革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央行需解答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將降準釋放的資金真正引至實體經濟。目前實現這一目標尚困難重重,更深入的融資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存準金應該一降再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降準不意外,意外在於時間及力度,這表示經濟形勢比預期差,央行有能力掌控人民幣走勢。最終中國不得不完成利率市場化這一艱難跨越。

中國步入降息週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降息標誌着中國政策轉折點的到來。貸款潛在收益下滑或令銀行放貸意願降低,結果可能與政策初衷相悖,因此降息的自然延伸是降準。

中國央行應全面放鬆貨幣嗎?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周皓:坊間降息降準呼聲再度高漲。對比國際經驗及中國現狀,缺乏深化結構性改革條件下,全面放鬆貨幣不能帶來顯著效果。

中國全面降準機率上升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張明:中國央行今年實行的定向寬鬆貨幣政策效力甚微,三季度宏觀數據加大了其放鬆貨幣政策的壓力。短期內,全面降準的可能性顯著高於降息。

存準金
存準率應該一降再降

FT中文網財經評論員徐瑾:未來中國存款準備金率不僅應一降再降,而且可考慮逐步淡化其政策工具角色,將決定貨幣數量的權力由行政迴歸市場。

存準金
分析:中國「降準」發出了什麼信號?

中國已啓動新一輪貨幣政策放鬆。此舉顯示,中國政府相信通膨已得到遏制,同時似乎也表明官方對成長的擔憂程度遠超外界先前的推測。

存準金
「降準」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倪金節:中國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過是迴歸正常之舉,並不代表貨幣緊縮週期告結。市場不可過度解讀。

存準金
存準金率下調降低下行風險

澳新銀行劉利剛:存準金率下調意味著中國開始關注經濟下行風險,政策重心從抑通膨轉至保成長。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仍有放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