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期數據並不算好。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到7.3%,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大中城市房地產價格全面下降,而消費物價指數僅上漲1.6%。坊間對央行全面降息、全面降準的呼聲再度高漲。那麼,中國經濟是否進入了加速下行通道,因而需要央行全面放鬆貨幣政策呢?筆者認爲,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從經濟成長的時間序列和內在結構來看,其實都不足以支持全面加速下行和通貨緊縮預期的判斷。今年第一季度GDP成長7.2%,第二季度7.5%,第三季度7.3%,第四季度預期7.2%。筆者認爲,這類小幅波動很難顯示有趨勢性的重大改變。同時,第一產業、製造業在經濟成長中的貢獻有所下降,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貢獻有所上升;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轉變。另外,也應該考慮外圍因素,如隨著美國二三季度經濟加速復甦,中國作爲其重要貿易伙伴,出口成長跳升到10.2%,與前期小幅負成長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十月份物價疲軟(CPI微增1.6%而PPI微降2.2%),與國際石油價格暴跌30%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中國(和美國)作爲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和石油消費大國,石油跌價等於給本國經濟無形新增了幾千億的「準財政刺激」或「免費午餐」。這種「非通膨性」的外生刺激作用,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對第四季度GDP成長的預期。
您已閱讀27%(541字),剩餘73%(14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