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應提振勞動生產率

摩根大通朱海斌:中國潛在經濟成長率處於結構性下滑的通道,要維持中高速經濟成長,提振勞動生產率是關鍵。除了美國模式,也應關注德日韓等創新模式。

中國三季度GDP增速小幅降至7.3%,好於市場預期。在八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意外失速之後,九月份的數據顯示經濟成長勢頭重新回穩。這在短期減緩了對於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的擔憂。

儘管如此,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內需仍然疲軟。三季度經濟成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出口的穩定成長和剛剛創下歷史新高的貿易順差。消費和投資在前三季度對GDP的貢獻是6.6個百分點,是1999年以來的新低。投資的下滑趨勢仍然持續:九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成長13.8%,與八月份相同,這也是自2006年12月以來的最低成長率。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到8.5%,製造業投資同比成長12%。

這種經濟成長結構的轉變是一種積極的轉變。房地產市場和一些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有助於糾正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其它積極的變化包括:居民收入成長的速度超過GDP和財政收入成長的速度;服務業的成長速度超出製造業成長速度;高速的信貸成長,尤其是影子銀行的爆發式成長,在最近也得到了明顯的控制。

您已閱讀20%(420字),剩餘80%(16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