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到來之際,北京給予最高禮遇,放假限行並用,久違的北京藍天甚至被網路戲稱爲「APEC藍」;與此同時,中國社群媒體以及資本市場則因爲「中國馬歇爾計劃」而躁動不安,甚至有國內券商報告樂觀表示這一計劃直接涉及上千億美元對外投資,間接效應更是不可限量。
不知是幡動風動抑或心動,這一計劃目前並無官方說明,出臺時間難言靠譜,不過提前討論也有必要,那麼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可行性以及永續性如何?所謂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理論界其實已經提出過不止一次,無論是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還是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都曾提出類似設想。林毅夫爲FT中文網撰稿《呼籲全球結構轉型基金》一文中表示投資於能夠提高生產力的基礎設施項目,對創造國內外的經濟成長和就業機會至關重要,對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按照許善達的設想,中國可以用五千億美元的規模建立「和諧世界計劃」基金,其中含一千億美元或其他外匯規模及三萬億人民幣。該基金向發展中國家(其政府)提供低息貸款用於借款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項目建設和採購要在中國企業中進行。
您已閱讀18%(468字),剩餘82%(2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