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之後,中國高層發展論壇再度成爲中外政商學界的聚會,主題爲「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正值不再「保八」的中國經濟放緩跡象初現之際,各大機構紛紛降低中國2014年經濟成長預測數值,改革再度成爲熱門話題,如何尋找改革動力?如何平衡長期成長潛力下降與短期成長下滑風險?
改革方向在何方,其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經給出定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這份改革方案縱然評價不一,但讓市場起決定作用這一點仍舊是各界認可的共識之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改革優先序與短期成長風險」演講中強調,能否落實上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點,對中國未來影響「天差地別」。他認爲市場是一個場所(market place),中國初級市場發育得很好,某些甚至有全球性影響,如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等,但是交易所代表的高階場所則是中國的薄弱環節,比如中國股市跟國民經濟的成長之間脫節,這些高階場所的價格發現功能對全國資源配置都有輻射性極強的影響。
您已閱讀30%(471字),剩餘70%(10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