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第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真實世界比黑板經濟學更復雜,基於購買力平價的結論需審慎對待,「中國經濟第一」頭銜含金量顯然不足。中國經濟正邁向巔峯,但登頂不在此刻。實力的提升也意味著責任提升。

中國人常常對於「十九世紀是英國的,二十世紀是美國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津津樂道,民族復興亦念茲在茲,但是對於「世界第一經濟體」的頭銜,卻好像並不那麼熱情。

這從中國對世界銀行一份報告的反響可知。這份報告宣稱,就經濟規模而言,中國可能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但這在中國國內反響並不熱烈,甚至《金融時報》還報導,中國努力了一年時間,試圖削弱該評估數據的有效性。

早在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後,中國趕超美國的時間點已經被多次預言,而且趨勢似乎是時間總在向前位移,從高盛較早給出的2027年,到後來的2019年或2016年,再到如今的2014年。

您已閱讀11%(287字),剩餘89%(2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