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談談最重要的問題。中國在短期內不會取代美國成爲全球的超級大國。上週有新聞報導稱,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規模就要超越美國,這從統計上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但其意義僅限於此。
當前中國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雄心承擔美國的角色。中國按美元計算的經濟規模還需要10年左右才能超越美國。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是,美國越來越不願意——而且在某些關鍵方面也越來越沒有能力——繼續扮演其在過去70年一直扮演的角色。美國時代之後出現的是多極化——而非中國獨大。問題是哪種形式的多極化?它將基於一套由美國框定的全球規則體系?抑或是「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地緣政治形勢已經在發生變化。上週,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結束了對亞洲四國的訪問後回到美國,這些國家都是中國的鄰國,它們都擔心出現一個不斷擴張的地區霸權。歐巴馬其餘時間的大部分都用於試圖增進鄰近俄羅斯的國家(從烏克蘭開始向西延伸)之間的團結,這些國家也害怕出現一個愈發具有掠奪性的地區強權。兩代人以前,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框定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著名「遏制」戰略。如今,美國跌跌撞撞地陷入了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雙重遏制。
您已閱讀24%(509字),剩餘76%(15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