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

美國「轉向亞洲」的兩難

FT專欄作家拉赫曼:美國政府「轉向亞洲」的核心戰略思想是合理的,但政策執行卻意向不明,而且被其他因素分散了精力。真正的問題在於,美國的努力足以對抗中國,卻難以安撫盟友。

烏克蘭分散了注意力。敘利亞分散了注意力。對美國「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的信徒來說,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外交政策的核心必須停留在亞洲這個屬於未來的地區。雖然對俄關係遭遇嚴重危機,但看到歐巴馬本週以出訪日本爲起點開始他的亞洲四國之行,「轉向」主義者應該會感到高興。

但不是每個人都對此滿意。在該政策的批評者看來,「轉向」使得白宮執著於亞洲代表「未來」的模糊概念,導致美國忽視了中東和歐洲那些危險得多的問題。懷疑者辯稱,歐巴馬政府對亞洲的高度關注,助長了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和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等人使用武力的傾向,因爲這些人相信美國的眼睛正死死盯著遠東。就在上週,波蘭國防部長托馬什•謝莫尼亞克(Tomasz Siemoniak)表示,考慮到烏克蘭危機,美國現在應當「重新轉向」歐洲。

那麼,整個「轉向」戰略是個錯誤嗎?其實不然。未來十年,中國有望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是唯一有可能與美國競爭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的長期對手。亞洲作爲一個整體,對世界經濟日益重要。因此,出於長期的經濟和戰略原因,美國多花些時間鞏固在亞洲的地位、少花些時間關注中東的戰事和歐洲的權力鬥爭,仍然是有道理的。

您已閱讀29%(541字),剩餘71%(13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