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2月4日的全面降準行動,多少打破了市場的預期。先前筆者就一直呼籲央行應該儘快降準來應對經濟放緩、資本流入減少以及外圍央行「放水」的壓力,週三政策放鬆規模略高於筆者先前的預測,說明中國央行政策基調已開始轉變,總量調節成爲貨幣政策的主軸,結構調整爲輔。
具體來看,這是三年以來中國央行的第一次全面降準,在全面降準50個基點之外,央行對部分對小微企業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這樣的一個全面配合定向的放鬆舉措,從政策取向上來看,既滿足了通過全面降準來降低經濟減速的風險的要求,也配合着結構性改革的舉措。數據上看,全面降准將帶來至少6000-6500億元的額外流動性,但考慮到額外的放鬆舉措,本輪流動性釋放的上限可能達到9000億元。
從宏觀面上來看,降準的最終推出,主要是考慮到今年以來的經濟數據仍然較爲疲弱,整體經濟增速也面臨著下滑至7%以下的壓力,1月份的官方PMI指數自從2012年9月份以來首次跌破50的榮枯線。考慮到今年的春節較晚,1月份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沒有受到任何季節性效應的提振,這似乎意味著2月份春節來臨後整體經營活動將進一步放緩。此外,1月份的CPI通膨率可能跌破1%,PPI將進一步下滑至-4%的關口,通縮壓力也在擠壓中國央行的政策立場。
您已閱讀36%(593字),剩餘64%(104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