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僅爲7.3%。事實上,淨出口成了中國經濟的「解放軍」。如果沒有快速成長的貿易順差貢獻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經濟成長,三季度的GDP增速將會更低。受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影響,短期內消費很難顯著成長。中國國內外需求萎縮加劇製造業產能過剩,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導致製造業投資增速疲軟。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受困於二三線城市的過度供給,去庫存化的壓力意味著本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不會很快結束,房地產投資仍將持續低迷態勢。地方政府債務快速上升帶來的風險,將會束縛基礎設施投資的空間。
第三季度的出口增速爲何回暖?一是因爲美國經濟快速復甦帶來的外部需求有所成長,二是上半年人民幣貶值的滯後效應,三是跨境套利活動再度抬頭。因此,很難指望未來出口增速將會繼續顯著改善。以上分析意味著,僅靠經濟自發性內生成長動力是很難實現2014年的保成長目標的,中國政府在未來一兩個季度內進一步放鬆宏觀經濟政策,無疑是大機率事件。
財政政策方面,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會加快,棚戶區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也將提速,針對小微企業的所得稅減免以及服務業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也有望加速推進。但受制於財政赤字上限的掣肘,以及經濟減速本身會造成財政收入下降,因此財政政策的力度終究有限。短期內要實現保成長目標,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鬆是基本可期的。
您已閱讀24%(559字),剩餘76%(17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