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

美國
川普試圖恢復冷酷價值觀

拉赫曼:川普和他的追隨者主張,美國應接納美國的整個歷史,包括它陰暗的一面,並回歸過去的價值觀。

威權協商:中國政治發展的協商轉向(三)

何包鋼、沃倫:儘管協商主導的民主化是一種更爲長期的可能性,但短期內協商威權主義會佔據上風。

威權協商:中國政治發展的協商轉向(二)

何包鋼、沃倫:協商的鮮明特徵——對理由、討論的回應和注意別人的意見——這在中國政治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根源。

威權協商:中國政治發展的協商轉向(一)

何包鋼、沃倫:中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參與和協商實踐,通常集中於特定治理問題,這種現象可稱爲威權協商。

歐盟
威權主義侵蝕歐洲價值觀

拉赫曼:從波蘭到匈牙利,從捷克到斯洛伐克,一個威權主義者小集團正在號稱民主國家俱樂部的歐盟內部形成。

川普應與南韓密切合作

吉密歐:川普非但沒有對美國價值觀在南韓落地生根表示支持,似乎還打算破壞本國國內的民主制度。

列寧主義政治制度的挑戰

沃爾夫:隨著中國不斷發展,該國的那種列寧主義政治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會繼續發揮作用嗎?

波蘭
波蘭:憤怒和分裂的耶誕節

政府限制媒體進入議會採訪的舉措激起反對黨議員「佔領」議會,一些反對黨人士認爲,讓執政黨完成4年任期不堪設想。

憲政
中國憲政轉型的可能前景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上下互動的變革是多數人希望看到的中國發展方向,但這需要一定的政治與社會條件。中國當下仍是強政府弱社會,要允許體制內外有溫和改良派,並良性互動,才能走向威權轉型。

中國模式中的金融輸送

FT中文網撰稿人張小彩:所謂「中國模式」,祕訣在於,在微觀層面鼓勵資本主義,再將其成果通過一套精巧的金融系統輸送進國家專制主義的血管,讓這個東方大國看起來紅光滿面。

穆加貝
從穆加貝看曼德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龔刃韌:穆加貝九十多歲尚未離開政壇,曼德拉卻超越意識形態,將人權、法治與民主緊密結合起來,後者的價值理念,正是當下中國最爲稀缺的。

警惕「個人崇拜」的政治文宣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理事鄧聿文:中國有個人崇拜的歷史、社會和心理基礎,目前這種基礎已從隱性轉顯性。而自去年以來,官方對領導人個人的文宣攻勢越發凌厲。

習近平的威權爲體與親民爲用

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威權與親民,看似悖謬的兩點統一於習近平身上,令人費解。實則是爲了適應社會條件的變化,他不得不對威權政體進行現代文明的包裝。

中國存在四重緊張關係

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在肯認市場經濟的「決定性」的同時,逐步放開思想市場和政治市場,三個市場同時建設,以緩解並終將紓解緊張,纔是不二選擇。

北韓
北韓爲何退回世襲制

中國獨立撰稿人鄧聿文:北韓規定「白頭山血統」,爲其在社會主義國家開創家族世襲制賦予了「合法性」。但世襲政權與未來改革開放的矛盾只是隱藏,而遠未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