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

習近平的威權爲體與親民爲用

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威權與親民,看似悖謬的兩點統一於習近平身上,令人費解。實則是爲了適應社會條件的變化,他不得不對威權政體進行現代文明的包裝。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習近平一年來的執政風格,可能再也沒有比「劍」與「蜜」更貼切和形象的了。一手仗劍,一手釀蜜,這就是習近平在過去一年留給世人的印象,換句話說就是威權和親民。

自2012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執掌中國的最高權柄後,習近平就表露出與其前任不同的領導風格。與胡錦濤在公衆場合給人有些拘謹和刻板的印象不同,他顯得自信和輕鬆,其語言也少了一些官氣,而多了一些地氣。這使他很快就得到了多數民衆的認可。大眾之所以願意接受這樣的領導人,除了他的形象和家庭背景外,更多地是反映了中國社會對一位敏捷和強有力的領導人來應付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難題和挑戰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夠帶領中國走出過去10年的無爲狀態。

總的來講,習和民衆在過去一年經歷了兩個蜜月和一個緊張期。前一個蜜月是習上任初始到「兩會」前後,習南下深圳重溫鄧之改革,並在紀念憲法實施30週年的講話中發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裏」的誓言,激起了民衆對變革之期待;後一個蜜月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公佈後,習近平所規劃的一攬子改革舉措,使民衆對他由之前的失望轉而重燃希望。在兩次蜜月之間,大約半年時間,由反憲政濫觴,到打擊網路謠言,追捕網路大V和異議人士,再到管制輿論,在意識形態領域「亮劍」,一掃前一個蜜月帶來的和諧氣氛,使他和大眾尤其是自由派的關係高度緊張,這種狀態直到三中全會召開前的改革預期升溫,才逐漸緩解。

您已閱讀9%(583字),剩餘91%(58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