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

科學
「永久化學品」定義不應受非科學因素干擾

安賈娜•阿胡賈:永久化學品因具有強大的疏油疏水性和抗汙性在商業上非常成功,但這一點不應影響權威化學機構對該類物質的定義。

釜山:冗長辯論、幕後操控,以及未果的塑膠峯會

布萊斯:儘管100多個國家都在努力推動一份終止塑膠汙染的協議,但由於遊說者人多勢衆,塑膠條約進展受阻,談判被迫延長至INC-5.2。

塑膠
因產油國阻止限產,聯合國塑膠條約談判失敗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阻撓多邊進程,有關限制措施的討論被推遲。

樂高
利潤飆升支撐樂高採用昂貴回收塑膠

這家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業績創下新高,部分原因是與影片遊戲和體育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

塑膠
美國將支持呼籲減少塑膠生產的全球條約

美國的最新支持將使聯合國更有可能在今年達成一項廢物管控條約。

環境
埃克森美孚領導業界反對聯合國限塑計劃

石化企業反對削減產量以遏制汙染的全球協議。

歐盟
歐盟新環境法激怒發展中國家

遊說團體警告歐盟上週五達成協議的兩部環境法將擾亂貿易、損害競爭力並疏遠發展中國家。

塑膠
各國在減少塑膠汙染的條約內容上存在分歧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希望建立一個自願體系,讓各國能夠制定自己的規則。

包裝行業用創新與競爭應對嚴格的回收新規

美國加州和歐盟正在加大力度,在包裝供應鏈的早期階段就進行干預。

塑膠
氣候峯會在即,可口可樂塑膠使用量引發質疑

最新數據顯示,許多大公司近年來提高了非回收塑膠的使用量,包括聯合國氣候峯會贊助商可口可樂,以及沃爾瑪和百事公司。

大型石化集團涉足塑膠回收行業

陶氏化學等一些全球最大的石化集團都與回收新創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回收行業正流行以高能耗的熱解法來分解垃圾,這將檢驗可持續性的定義。

中國對生物可降解塑膠的態度轉向謹慎

高白羽:中國「史上最嚴限塑令」已落地實施近兩年,隨著官方態度從擁抱轉爲觀望,生物可降解塑膠在中國的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塑膠
世界領導人同意起草「歷史性」的治理塑膠汙染條約

聯合國環境大會無視以石化行業爲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通過了這項雄心勃勃的決議。

塑膠
塑膠製造商試圖削弱聯合國全球塑膠條約提案

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草案的談判開始前夕,各方圍繞協議應針對哪些方面的汙染問題展開了鬥爭。

塑膠
全球品牌對原生塑膠的使用有望在2025年前大幅減少

到2025年,全球一些大型品牌有望將不可回收塑膠的使用減少近五分之一,這將在2025年之前每年節省800萬噸的原生塑膠。

塑膠
塑膠煉油面臨雙重困境

用化學回收法將塑膠轉化爲液態油,用於生產再生聚合物或用作燃料,這種做法面臨經濟可行性和環保益處存疑的雙重困境。

民間組織施壓電商平臺管控有害化學品

王晨: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商平臺給一些問題產品開了綠燈,但民間環保組織看到了電商平臺巨大的監管潛力。

環境
「吸管大王」樓仲平向紙吸管轉型

由於國際上對塑膠的抵制,全球最大吸管生產商之一雙童開始向紙吸管轉型。目前,雙童生產的紙吸管與塑膠吸管幾乎一樣多。

印度嘗試將海洋塑膠用於修路

謝倫德拉•亞什萬:印度喀拉拉邦探索嘗試將打撈的海洋塑膠用於修路,然而結果並不如聽起來那麼完美。

「保護海洋,我們不能只寫訃告」

「中外對話」奧爾德雷德:《國家地理》雜誌駐站探險家恩里克•薩拉談世界上最後的原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

塑膠:尋找回收利用的變革

伊莎貝兒•希爾頓:專家稱,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發掘塑膠的價值,就能重新獲得其中蘊藏的能源,大大減少汙染。

環保
如何讓塑膠再生?

斯帕克:沒人質疑塑膠對環境的有害影響,但關鍵不應是痛恨塑膠,而應發揮創造力,多想想再生塑膠的可能性。

塑膠垃圾:海洋不能承受之重

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公衆和政界對海洋塑膠汙染問題的關注正急劇升溫,使之成爲一個與氣候變化同樣重要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