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我們已經完全失去了對塑膠的好感。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對塑膠製品宣戰,以及歐盟最近宣佈到2030年聯盟境內生產的所有塑膠製品都必須可回收,使這種情緒成爲官方立場。我們在起居室裏天天看到觸目驚心的畫面:海洋生物被塑膠製品坑害,以及令人作嘔的塑膠垃圾被衝上海岸。加上媒體大肆宣傳塑膠咖啡杯、吸管和包裝的種種危害,這些都強化了我們的堅定信念:塑膠製品已成爲環境的頭號敵人。當然,它們是。
然而,值得記住的是,雖然塑膠製品多年來時而受寵、時而遭厭棄,但它們也曾有過成爲時代英雄的時期。19世紀,塑膠製品帶來了幾乎人人可以擁有某些物品的興奮感。作爲黑色大理石、琥珀、玉器、象牙等半寶石材料的替代品,早期的塑膠製品使得更多的人有機會享受奢侈品。除了普及佩戴迷人珠寶的興奮感之外,19世紀末用賽璐珞(celluloid)製成的撞球——儘管這種材料非常易燃——使這種遊戲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早期,塑膠、大規模生產和新技術之間的密切關係得到了有力的加強。酚醛樹脂(膠木)使電源插頭成爲可能,並迅速成爲收音機、留聲機等新的高科技產品外殼的首選材料,把它們從傢俱產品轉變成了現代的標誌。事實上,幾十年後,法國文化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稱讚了塑膠的神奇品質,稱之爲「點金術材料」。
您已閱讀45%(561字),剩餘55%(6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