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2017,中國環保「撕裂」之年?

馬天傑:被多個爭議所放大的「環保對立」,將考驗中國環保政策執行者的公信力和定力,以及綠色轉型的公平性。

2017年年末,本應是華北地區空氣汙染最爲嚴重的時節,北京卻難得地連現藍天。數據顯示,北京的這個冬天有可能是2013年以來空氣質量最好的一個。但在中國民間,享受好空氣的喜悅卻被淹沒在巨大的爭議聲中。

中國爲了保證華北28個城市的冬季空氣質量而採取的堅決行動讓一部分人叫苦不迭。官方推行的「煤改氣」政策要求京津冀地區數百萬戶居民在2017年告別燒煤取暖。但工程改造的進度不一,有的地方在尚未通氣之前禁煤,取暖失去燃料來源,這對生活在華北嚴寒中的廣大農村居民來說不啻爲一種折磨。而更根本的是,大規模的煤改氣令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喫緊,冬季用氣緊張的訊息不時從各地傳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不便。

環保是誰的環保?爲了城裏人的好空氣,農村居民就應該挨凍?這樣的疑問被通過社群媒體放大,中國環保問題的「階層」維度第一次被如此赤裸裸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您已閱讀15%(366字),剩餘85%(20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