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危機

下一場危機可能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

邰蒂:如果我們想要避免2007年的危機重演,就必須不斷審視那些似乎「無趣」、「專業」、「枯燥」的金融領域。

金融危機真的讓人防不勝防?

奧瑟茲:2007年8月,世界金融體系明顯有爆發金融危機的重大風險。可當全球金融危機真正爆發時,各界人士爲何如此措手不及?

信貸危機的教訓

普倫德:信貸危機爆發10年後的兩大問題是,全球金融體系現在能夠勝任它的使命嗎?發達經濟體現在是否容易再次發生同等程度的危機?

爲何需正視中國的信貸風險?

瑞銀馬格努斯:A股動盪對中國或全球經濟沒有太大根本性影響,但中國金融政策和人民幣的逐漸貶值卻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考慮資本外逃、「有管理」的貨幣貶值和民營部門信貸熱潮三個方面的相互作用,就會發現中國的信貸風險正日趨嚴峻。

FT社評:中國應力避全面信貸危機

當不得不在去槓桿與保持經濟快速成長之間做出選擇時,中國決策者正確地選擇了後者。要避免目前的信貸萎縮惡化成一場全面信貸危機,有幾個政策選項可供選擇。

中國上空的債務陰雲

摩根史坦利投資管理公司夏爾馬:自2008年以來,中國私人信貸佔GDP比例上升了71個百分點,歷史上只有五個發展中國家出現過規模類似的信貸擴張,它們後來都遭遇了信貸危機和顯著經濟放緩。

短線觀點:信貸並未「危機」

本月5日,3個月期美元Libor利率歷史上首次跌破1%。Libor是大型銀行互相拆借資金的利率, 這是否說明最危急的時刻已經過去?

誰是是信貸危機元凶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花旗研究表明,當前信貸危機的真實源頭不是銀行貸款的崩潰,而是影子銀行世界的內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