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

房地產
中國保障房亂象

高房價也許已經成爲中國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最大威脅。但作爲中國政府爲樓市降溫的核心舉措,保障房政策不僅沒有成功遏制房價上漲,卻成爲腐敗的溫牀,並加大了業已負債累累的企業和城市的財務負擔。

保障房之謎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保障房建設是中國樓市調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保障房的融資、分配、維護和銷售各個環節的細節都仍需釐清。

保障房建設是頭號目標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如果不放鬆房地產調控,那麼中國政府就必須讓700萬套保障房順利完工。這其實不難達到,中央財政較爲理想,也可允許地方政府專項融資。

房地產
爲保障房正名

中國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陳杰:「保障房」字面上體現了中國政府的目標,但並不反映現實運作中的本質特徵,「公共住房」的說法更爲嚴謹。

房地產
建言中國住房保障制度

天則經濟研究所:中國住房制度改革至今仍未完成,應建立住房制度的頂層設計,界定政府的住房保障責任,向「使用權性質的保障房加貨幣保障」的目標過渡。

保障房
保障房大躍進的謬誤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中國保障房大躍進是權力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下的產物,可能造成政府債臺高築、工程腐敗、分配潛規則及嚴重質量隱患。

房地產
中國保障房「挖坑待建」

中國政府最近承認,雖然今年已成功實現1000萬套保障房的「開工」目標,但其中三分之一屬於「挖坑待建」狀態,證實了政府對建設進度過慢的擔憂。

智庫
中國保障房戰略出現鬆動跡象

安邦諮詢:中國保障房建設目標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質疑,在無法恰當解決資金的情況下,建設目標只能被迫做出調整。

地方債
張曙光:保障房或推高中國地方債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張曙光:中國發改委近日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爲保障房籌資。在地方政府債務已是高企之際,這隻會讓債務膨脹有了更名正言順的理由。

保障房:中國房產新政的核心

該計劃旨在解決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以及經濟失衡問題,同時保持過去10年由投資和建築拉動的快速經濟成長。

保障房將推高商品房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童大煥:保障房爲何使商品房價格更高?因爲限制城市人口的傳統思路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保障房可能拉低平均房價,但只會使商品房價格更高。

保障房應只租不售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社會保障型住房一直在經濟適用房與公共租賃房之間糾結。經濟適用房往往成爲各方尋租的淵藪,未來的保障房應以公共租賃房爲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