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房地產

爲保障房正名

中國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陳杰:「保障房」字面上體現了中國政府的目標,但並不反映現實運作中的本質特徵,「公共住房」的說法更爲嚴謹。

自從2010年初中國總理溫家寶宣佈年內580萬套「保障房」的計劃,2011年又大幅加碼到要求當年開工1000萬套、2011-2015的五年內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保障房」一直成爲中國社會和經濟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到底什麼是「保障房」,至今沒有清晰的定論。

在中國官方檔案和媒體中都默認「保障房」是那些由提供和分配上由政府主導、目標是解決特定人羣——一般認爲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特殊住房。另外,根據研究,先有「住房保障」這個說法,後有「保障房」這詞。但在學界,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研究者一直對「保障房」或「住房保障」一詞深感困惑。

「保障房」缺乏國際對應

您已閱讀13%(280字),剩餘87%(1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