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智庫

中國保障房戰略出現鬆動跡象

安邦諮詢:中國保障房建設目標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質疑,在無法恰當解決資金的情況下,建設目標只能被迫做出調整。

在本輪房地產調控中,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思路是建設保障房。理論上來說,通過政府力量擴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性供應,能夠起到很好的價格控制效果。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

今年保障房的開工數量目標爲1000萬套,住建部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全國除西藏外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已實物開工868萬套,開工率爲86%。如此,完成今年的保障房開工目標並無懸念。但開工和建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打個樁也是開工。去年的590萬套保障房開工後,是否已完成?迄今爲止,住建部尚未發佈過任何有關保障房的竣工情況。

此外,採取種種迂迴方式增大保障房建設數量的做法在各地屢見不鮮。提前完成保障房開工目標的陝西就存在不少疑點,據《華夏時報》報導,隸屬於央企中石油的寶雞石油鋼管廠就正在進行一個自建房項目,此項目是按保障房中的經濟適用房相關政策實施的。陝西省住建系統一位人士坦言,「這種項目現在到處都是,要不然保障房開工率怎麼能上去。」

您已閱讀22%(404字),剩餘78%(14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