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經濟觀察者

保障房建設是頭號目標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如果不放鬆房地產調控,那麼中國政府就必須讓700萬套保障房順利完工。這其實不難達到,中央財政較爲理想,也可允許地方政府專項融資。

在延續兩年的強硬房地產調控政策後,中國房地產市場銷售在5月份出現明顯的反彈。房價僵持不下,「剛性需求」似乎開始被迫進場,即使在限購政策執行甚嚴的北京和上海等地,房地產銷售面積也創下了調控以來的高點。

而另一側,中國經濟卻已經開始變冷,這固然是受到了外部環境不佳的影響,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房地產開工面積大幅下滑的影響。在中國的整體經濟結構中,房地產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它承接了上游的原材料行業,也對接了下游的很多服務性產業。強撐房地產調控,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顯著。

貿然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評價,可能並不全面,中國經濟面臨著長期的「調結構」的難題,限制投資、促進消費以及減少能耗是重中之重。

您已閱讀19%(298字),剩餘81%(13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