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

法治
「拆違運動」該停一停了

張千帆:大規模「拆違運動」尤其是「拆違指標」現象令人擔憂。爲了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有爭議的「拆違」不能匆忙進行。

數據的產權究竟屬於誰?

鄭志剛:法律界和政策制定也許並不需要去論證子虛烏有的數據究竟屬於誰的產權問題,而是應該轉而討論如何界定和追究平臺資訊外洩的法律責任。

許良英
畢生的啓蒙者:紀念許良英誕辰100週年,兼論人權-產權

許成鋼:今年5月3日是父親許良英誕辰百年紀念日。他是畢生堅守和傳播普世價值、人類良知和科學方法的啓蒙者。

法治
爲什麼法治是「一階宏觀政策」?

盛洪:產權和人身安全是宏觀經濟的一階變數,稅率和利率是二階變數。一階變數適宜而穩定時,二階變數的作用才能突顯。

怎樣根除「一刀切」?

盛洪:近期的情況表明,儘管有中國國務院對一刀切的嚴厲批評,但「刀」還在「切」。若想治本,就要改進位度。

如何讓民營企業家相信政府?

盛洪:涉及到民營企業家穩定預期的制度,就是能約束和制衡公權力不被濫用的制度。「保護產權」要由制度結構來保證。

市場與產權:對土地制度改革相關爭論的想法

路乾:問題核心在於是按照立法者的理論來限定產權,還是尊重個人產權,讓公衆按照常識和意願處理自己的財產?

改革下一步:抑制公權保護私產

盛洪:中國社會曾飽嘗私有產權被消滅的惡果。40年前以復興私產作爲源動力的改革進程,近年卻因公權力對私產的日益侵奪而陷入停滯。

改革急先鋒爲何難以分享改革紅利?

文貫中:三農問題已成中國模式阿喀琉斯之踵,土地市場的建立加上戶籍制度改革和資本市場完善,將標誌着中國經濟改革的最後成功。

中國發展創新,智慧財產並非最緊迫

胡月曉:對中國當前的境況來說,保證投資的順利實施和可持續發展,更爲重要的是要完善對一般性產權的保護。

錯案再審對企業家信心的提振作用有限

鄧聿文:權大於法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企業家們也不可能因爲一兩起案件的再審而緩解對私人財產的擔憂。

房地產
國土部表態緩解「土地使用權到期」疑慮

中國國土資源部表示,針對溫州的20年住房土地使用權到期問題,不需要提出續期申請,不收取費用,結束了外界猜測。

中國正研究土地使用權續期方案

先前中國物權法曾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延續,卻未能說明具體如何延續,而溫州有關使用權續期的表態曾引發抗議。

文革
文革:極權制下的羣衆運動

許成鋼:文革會不會重演?類似悲劇會不會重演?私有產權、對私有產權保護等等,都朝著給我們信心的方向發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須謹防侵犯產權

天則經濟研究所張曙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產權改革,但如今中國實行混合所有制需要謹慎,更應防止以國有化爲名侵犯產權的違憲行爲。

我爲鍾狂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經濟學家相信產權保護能促進經濟成長。據說專利制度起源於18世紀歐洲君主爲測經度設立的獎金,也正是這讓哈里森的航海鍾幫英國征服了海洋。

不能剝奪中國職工持股權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併購部總經理尹中餘:按照現行監管政策,聯想集團和深圳華為永遠都不可能在國內A股上市,因爲他們都存在大規模的職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