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

FDI
中國在歐盟鄰近地區的投資遠超美國

根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報告,中國在東歐、北非和中亞的投資遠遠超過美國,去年佔比近39%。

中亞
恐怖主義依然是中亞五國面臨的重要威脅

周超:中亞五國並未真正根除誕生恐怖主義的溫牀,中亞恐怖主義團體始終在積聚力量而並未銷聲匿跡。

中亞
中國爲什麼重視中亞?

鄧聿文:隨著中國同中亞五國的政治、安全特別是經濟合作深入推進,未來中國有可能逐漸取代俄羅斯成爲中亞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伊姆蘭•汗:希望修復與美國的關係

巴基斯坦前總理在接受FT採訪時表示,他不再「指責」美國,並希望在再次當選後與美國建立一種「有尊嚴的」關係。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外交更加獨立自主

曹辛:中國領導人自全球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首次中亞之行,不僅是中國自疫情以來線下元首外交的恢復,更標誌着中國外交進一步走向獨立自主。

石油
俄法院允許哈薩克通過關鍵管道繼續出口石油

俄一家法院駁回了地區法院下令哈薩克最重要石油管道停運30天的裁決,暫時緩解了人們對全球石油供應將進一步中斷的擔憂。

烏茲別克政府在修憲計劃引發抗議後作出讓步

剝奪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特殊地位的計劃已被取消,但分析人士警告稱,騷亂可能蔓延至對不平等和缺乏投資普遍感到憤怒的其他地區。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俄關系與西方傳言不符

曹辛:俄烏戰爭,導致普丁已經無力經營中亞,這給了中國實現自己中亞目標的難得機遇。中俄關系起碼目前並非「上不封頂」。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中歐班列」將開闢複線通道

曹辛:中國將與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共同修築一條中吉烏鐵路,工程於明年開工,這可以爲「一帶一路」開拓出更加安全的地理空間。

「歡迎重返老巴時代」:夏巴茲•謝里夫當選巴基斯坦新總理

先前伊姆蘭•汗被議會罷免。謝里夫是前總理納瓦茲的弟弟,他被議會確認爲總理標誌着巴基斯坦兩大政治家族重返權位。

哈薩克
哈薩克風波塵埃落定:中國的收益與啓示

王鵬:俄羅斯率集安組織迅速平亂,極大強化了莫斯科對中亞局勢的掌控力,同時擠壓美、土影響力,該結果客觀上對中國利大於弊。

哈薩克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哈薩克「宮廷政變」的結局

曹辛:哈薩克的內鬥沒有結束,同時中國無論在地緣政治還是經濟關聯上,與哈薩克都關係密切,但中國至少目前無法掌控局勢。

哈薩克
哈薩克抗議給納扎爾巴耶夫時代畫上句號

一度被視爲不過是受命上任的托卡葉夫,已公開從納扎爾巴耶夫手中接過安全部隊的控制權,他立即改變了對抗議活動的應對策略。

哈薩克
集安組織將向哈薩克派遣「維和部隊」

這個石油出口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總統托卡葉夫誓言用武力應對不斷升級的抗議活動。

阿富汗
中俄承諾在阿富汗問題上加強合作

在上合組織和集安組織首次舉行的阿富汗問題聯合峯會上,中俄領導人宣佈了共享情報並就阿富汗問題定期舉行會談的計劃。

龐畢歐無法說動中亞諸國與中國對抗

潘圖奇:中亞國家或許尊重美國的實力,但作爲正在崛起的中國的近鄰,它們在安全和經貿層面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繫。

投資
投資者應關注東歐與高加索地區

查克拉巴蒂:與歐盟建立合作關係的「東部夥伴關係」六國近年取得了重大進展,是值得值得關注的投資對象。

阿富汗
阿富汗和平:遙遠的新希望

蘭順正:美國在阿富汗不願再投入過多精力,塔利班的「重生」也讓各方必須對其認真看待,這促使雙方逐漸走向妥協。

中亞國家計劃推出「絲路籤證」

中亞五國計劃推出「絲路籤證」吸引更多外國遊客。此外,五國還加大地區一體化合作,促進貿易,解決共同的問題。

中亞
俄羅斯等國簽訂裏海劃分協議

在20多年的爭吵後,俄羅斯與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和土庫曼達成裏海劃分協議,承諾將深化合作。

中亞
「中國軍事介入阿富汗」謎團加深

近期有人看到中國軍車在阿富汗境內巡邏,中國國防部上週對此予以否認,但證實中國正與阿富汗執行聯合反恐行動。

中亞
非自願獨立的中亞五國怎麼樣了?

拉希德:25年的時間證明,後蘇聯時代的中亞各經濟體無法獨自實現可持續發展。它們需要改革,也需要彼此。

大選前的烏茲別克

崔瑩:強人總統病逝後,這個中亞國家有沒有陷入動盪?「一帶一路」必經之路上,中國企業有著什麼樣的機會?

中亞
中亞領導層大換血

烏茲別克任命新總統,哈薩克和亞美尼亞總理換人,中亞地區昨天經歷了多年以來最大的政壇人事變動。

中亞
中國駐吉使館爆炸案系東伊運成員所爲

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安全會議表示,這次襲擊由活躍在敘利亞的維吾爾恐怖組織下令實施,由努斯拉陣線的代表提供資金支持。

中亞
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遭遇自殺式襲擊

一攜帶炸彈的汽車衝進中國大使館並在館區內爆炸,造成至少一死兩傷。此事或對「一帶一路」計劃產生負面影響。

地圖:盤點中國在新絲路上的關鍵建設

隨著中國尋求重建絲綢之路,近年在中亞地區大力投資基礎建設。通過6張地圖,帶你認識其中的關鍵建設。

KMG提高買斷倫敦上市子公司股權報價

這家哈薩克國有油氣公司在和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商談後提高報價,突顯北京方面在中亞地區影響力日益擴大。

哈薩克
中國成哈薩克FDI最大來源國

2015年,中國企業宣佈了12個對哈薩克的「綠地投資」項目,總投資額約12億美元,中國也因此取代了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一躍成爲這個中亞國家FDI的最大來源國。

印度
印度將興建繞過巴基斯坦到中亞的通路

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同意開發阿曼灣邊的伊朗恰赫巴哈爾港及相關基礎設施,印度將出資5億美元。此舉將讓印度和阿富汗得以繞過巴基斯坦實現互通。

新絲綢之路將爲誰帶來繁榮?

連接中國和西方的古絲綢之路曾帶動中亞地區的繁榮。如今隨著中國尋求重建絲綢之路,後蘇聯時代的中亞、高加索及周邊諸國都希望這一計劃能再次給它們帶來財富。

哈薩克語言學校興起漢語熱

隨著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亞人考慮學習漢語,以便未來能找份好工作。哈薩克以前專教英語的教育企業,如今也開設了越來越多的漢語課程。

日本尋求抗衡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旋風式出訪中亞各國,此舉一方面是爲日本公司招攬業務,另一方面是爲了抗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一帶一路」:爲什麼是中國

北京大學教授盧鋒:中國倡導共建「一帶一路」不到兩年,已因亞投行變局引發全球關注。中國與沿線國家經濟關係如「魚水關係」,美國則是「油水關係」。

中亞
中俄是盟友而非「友敵」

加帕克、科斯納扎羅夫、鮑令:中國無意削弱俄羅斯在中亞社會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影響力,俄羅斯也不抵制中國對中亞的經濟滲透。把這種關係稱爲共生可能有些牽強,但中俄在中亞相互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