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

日本擔當美國關稅談判「小白鼠」

東京率先與美國談判,這將被視爲檢驗華盛頓貿易戰策略和意願的試金石。

日本艱難適應物價上漲的時代

通貨膨脹的迴歸旨在恢復更「正常」的經濟。但對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這都是一段顛簸的旅程。

與川普打交道的藝術

當選總統關於潛在領土擴張的激進主張,是盟友學習其談判策略的速成課程。

「人質狀態」:南韓在反對川普關稅的鬥爭中陷入癱瘓

南韓企業擔心,首爾的政治真空將使他們很容易受到關稅和補貼損失的影響。

石破茂贏得選舉,繼續擔任日本首相

石破茂在國會首相指名選舉中勝出,儘管衆議院選舉失利使他成爲該國幾十年來最弱勢的領導人之一。

奉承、分散注意力和高爾夫:世界各國領導人重拾應對川普的「三板斧」

如何應對美國當選總統反覆無常的性格,被視爲未來與華盛頓關係的關鍵。

亞洲準備面對川普2.0對華高額關稅

美國當選總統提議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徵收60%關稅,並終結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地位,這些舉措將打擊中國經濟,並引發震盪全球供應鏈的衝擊波。

自民黨執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席位

對首相石破茂領導的自民黨的嚴厲斥責使國家陷入政治動盪之中。

投資
現在是買入日本資產的好時機嗎?

在中國對西方資本越發不具吸引力的時候,日本股市今年的強勁反彈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但這種反彈是否有持久力?

中國必須從日本「失去的幾十年」中吸取教訓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陷入通貨緊縮漩渦,後果將是嚴重的。

養老金
日本最賺錢的政策實驗給我們的啓示

安倍晉三對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的改革爲世界各地的老齡化社會提供了啓示。

日經指數突破1989年高點,投資者期待進一步上漲

外國基金經理一直在買入,但在經歷了長期熊市後,許多日本國內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

岸田文雄將清洗內閣以保住首相職位

岸田預計將撤掉一些有影響力的內閣成員,以使自己的首相之位免受日本30多年來最大政治獻金醜聞的影響。

日本商界敦促履行「可持續資本主義」承諾

在經歷了30年的通貨緊縮和工資停滯之後,企業面臨著提高薪酬以刺激成長的壓力。

北約
法國反對北約在東京設辦事處

法國總統馬克宏認爲,北約應該繼續專注於自己的北大西洋地區,推動北約擴大範圍「將犯下大錯」。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遭遇「煙霧彈」襲擊,未受傷害

岸田文雄在和歌山縣進行戶外競選活動時發生煙霧彈襲擊事件,並未受傷。蒙面男嫌犯被捕 。

「毫無犯錯的餘地」:日本央行下任總裁面臨嚴峻挑戰

黑田東彥的繼任者必須引導日本經濟走向利率正常化。

日本企業囤積鉅額現金讓自己成爲政府獵物

政府部長們紛紛表示要提高工資以刺激經濟,提高稅收以資助國防開支。

軍事
誰爲日本國防預算擴大買單?

日本首相表示,將在未來5年拿出43兆日元的國防預算,比目前的計劃增加57%。問題是誰來承擔更大的經費負擔,家庭還是企業?

日本的獨特地位和投資機會

當世界上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在奮力應對由大流行病引發的通膨浪潮和旨在應對通膨的快速緊縮政策時,日本卻與衆不同。

日本
每週時事分析:安倍影響力國內國外兩重天

曹辛:通過安倍國葬可以看出,安倍的影響力在國內外可謂兩重天:在國外他有影響力,甚至有旗幟;在國內日本民衆中則備受爭議。

抗議者舉行遊行抨擊爲安倍晉三舉行國葬

日本政府在東京武道館爲安倍晉三舉行國葬,這是日本自1967年以來第二次舉行國葬。

岸田文雄因決定爲安倍舉行國葬而人氣受損

日本公衆對首相未經辯論就宣佈舉行悼念安倍晉三的活動表示了不滿。這項活動要耗資1100萬美元。

日本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改組內閣

此舉被視爲試圖擺脫安倍晉三的影響力,同時保留安倍派系的支持。分析人士稱,新內閣將讓日本走上擴大國防支出和重啓核電站的道路。

安倍遇刺暴露日本政教的微妙界限

執政的自民黨與統一教會的聯繫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因爲被指控的刺客將這種聯繫作爲作案動機。

捲入安倍遇刺案的統一教,是教會還是邪教?

涉嫌殺害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山上徹也,據稱一直在尋求對該教會的報復。

日本
每週時事分析:日本國家「正常化」暫難落實,但不會放棄

曹辛:安倍和自民黨的國家「正常化」理想暫難落實,但它仍然是日本政界和社會的主流理念和理想,就是一個尋找合適的時機來落實的問題。

安倍的遺產:結束通縮,讓日本重新融入世界

邢予青:安倍執政期間的財富效應,僅僅讓富人獲益?日本人在追憶安倍遺產時,一定不會忘記其帶領日本走出通縮陰影,重新融入世界的歷史。

日本
安倍遇刺令人關注日本政客與統一教關係

據日媒報導,涉嫌殺害安倍晉三的山上徹也認爲安倍與統一教關係密切,而且其外祖父岸信介在統一教落地日本之事上扮演了某種角色。

安倍被刺,強森辭職,世界會重回1914嗎?

鄧聿文:當下和一戰前比,還是有很多不同,其中至少有兩個因素在阻擾著主要大國尤其霸權國和挑戰者間發生直接的戰爭衝突。

安倍遇刺,反思平成時代困境

徐瑾:安倍現象與其遺產,其實折射了日本在後平成時代的困惑。整個世界都在走向「日本化」,安倍經濟學的實驗意義,對其他國家同樣具備參考價值。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安倍被刺後的日本政局和中日關係

曹辛:安倍已經將修改和平憲法、國家正常化這套政治理念在日本社會廣泛推廣並獲得相當的推崇,他的去世更使不少同情票進一步向自民黨集中。

日本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

日本選民給了執政聯盟一個修改和平憲法的歷史性機會。安倍晉三遇刺提高了選民的投票率。

安倍晉三的地緣政治遺產

成朝庭:雖然安倍服務的國家只是中等強國,但從國際政治視角看,他本人卻堪稱一等一的大戰略家,留下了影響深巨的地緣政治遺產——印太戰略。

悲情梟雄安倍晉三

葉勝舟:安倍的個人夢想、家族夢想以及日本精英夢想,都是渴望實現國家正常化、軍事正常化,實現日本完全獨立、強大,不願始終做美國附庸。

安倍遇刺案釋放的信號和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王英良:安倍遇刺是日本政壇近幾年最大的政治事件。作爲自民黨重量級人物,其遇刺對中國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