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北約
海牙峯會:北約防務分擔將何去何從?

潘子陽:2025年海牙峯會表面宣示團結與戰略轉型,實則暴露北約面臨的結構困境。「美國優先」的立場引發歐洲對聯盟承諾的深層憂慮。

何爲「北約優先,但不僅限於北約」的英國軍事新政策?

何越:在川普的新世界秩序計劃之下,「北約優先,但不僅限於北約「成爲了英國軍事新政策:歐洲安全第一,但放眼並介入亞太。

軍事
美國稱中國衛星公司幫助青年運動武裝瞄準美國軍艦

美國官員稱,川普政府已多次警告北京方面,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長光衛星向青年運動武裝提供情報。

軍事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沒有美國,歐洲完全可以自衛

曹辛:在沒有美國的條件下,歐洲毋庸置疑地可以實現重新武裝和軍事自主。而尹錫悅被撤銷刑事指控逮捕令一事,則會不可避免地影響中韓關係。

股市
Lex專欄:川普勝選不會影響歐洲軍工股漲勢

無論白宮主人是誰,歐洲在國防方面都需要應對數十年的投資不足。即使沒有戰爭,巨大的裝備升級計劃也將提振國防支出。

北約:朝軍參戰威脅歐洲安全

北約祕書長呂特確認北韓軍隊已抵達俄羅斯境內戰區。他警告,俄朝軍事合作「對印度洋-太平洋和歐洲-大西洋的安全都構成威脅」。

喫了秤砣鐵了心?對德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的分析和展望

成朝庭:這是德國政府一次深思熟慮的行動。既有意識形態訴求,也有地緣政治考量,而且反映了德中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美中防長將在本月舉行會晤

知情人士稱,奧斯丁與董軍將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舉行會晤,這將是美中兩軍重啓溝通的最新一步。

美英澳表示日本將參與「奧庫斯」部分項目

美英澳三國防長表示正考慮在「奧庫斯」的先進技術項目中與日本展開合作。此際,中國在亞洲構成的威脅日益引發關注。

南韓
《首爾之春》觀後:防範軍事政變十二式

葉勝舟:南韓民衆有血性和韌性,也有民主抗爭的光輝傳統,一代又一代前仆後繼,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美中重啓最高層軍方接觸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與中國軍方對等官員通電話,重啓了在去年暫停的軍方高層接觸。

軍事
英國被選爲「全球空戰計劃」政府總部所在地

英國被選爲與義大利和日本共同建造新型戰鬥機項目的總部,這三個國家正在推進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力爭到2035年讓這種飛機投入使用。

美中國防部高級官員舉行會面

美國國防部負責對華政策的副助理部長邁克爾•蔡斯最近與中國駐美大使館國防武官劉展少將會面,反映出雙方關係在改善。

軍事
五角大廈指中國加速擴大核武庫

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最新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似乎正在加速擴大其核武庫,並且可能在探索開發能夠打擊美國的非核洲際彈道飛彈。

軍火
暴利與黑暗齊飛的美國軍火生意

葉勝舟:美國政界、學界、商界長期存在的「旋轉門」機制利弊共存,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壞處之一就是龐大的軍工複合體。

美軍高級將領警告伊朗不要介入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

新上任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表示,華盛頓希望向德黑蘭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發出「強烈資訊」。

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商業化戰爭

陳功:哈馬斯有財政、有外交、有生意、有朋友、有關係、有軍隊,更像是一個獨立的「準國家組織」,是一個擁有軍隊和根據地的民營軍事集團。

北韓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俄羅斯對北韓的利用能到何種程度?

曹辛:中國因素、俄羅斯外交一貫給自己留有餘地的特性以及北韓從來不聽命於他國和不好合作的特性,是俄羅斯在與北韓合作時不能不考慮的核心因素。

軍事
美國水兵被控向中國傳遞軍事機密

兩名美國水兵被控向中國政府傳遞敏感軍事情報、以換取幾千上萬美元的報酬。

軍事
中俄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 「軍事合作」再升級

分析人士警告稱,中俄正開始利用它們日益密切的軍事夥伴關係針對其他國家投射力量。

美國在中國的後院加強構建軍事同盟

拜登政府正在加強安全方面的舉措,以加強對華威懾,併爲與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

SpaceX贏得五角大廈在烏克蘭的衛星合同

星鏈網路服務對烏克蘭至關重要,但該公司創辦人曾對其軍事用途表示擔憂。

五角大廈追查機密檔案洩密源頭

美國司法部也已展開刑事調查。除了追查洩密源頭外,美國官員還努力確定洩密對戰場及美國的情報收集工作可能產生何種影響。

中國是否應出售武器給俄羅斯?

王英良:俄烏戰爭是冷戰結束後全球秩序最大的分水嶺。中國的各類行爲表明,並不會單純或被動地接受美國製造的新秩序安排。

氣球、外星人、中國間諜活動:美國尚難解釋不明飛行物

美國官員表示,由於三個飛行物離地較高、體型較小,因此難以識別,而且地理、地形和惡劣的天氣條件加大了搜尋殘骸的難度。

軍事簡報:澤倫斯基爲何急於爭取西方軍援?

隨著俄式武器的彈藥和備件逐漸消耗殆盡,烏克蘭將不得不向北約制式武器裝備全面過渡。同時,俄羅斯的充足兵力也讓烏克蘭頭疼。

北韓
北韓派兵參與俄烏衝突的動機分析

王英良:戰爭推動兩個備受孤立的國家走到一起。面對孤立的俄羅斯,北韓的支持是俄羅斯可獲得的少有的「安慰劑」之一。

軍事
美國政府應加強對軍事衝突的監督

王英良:加強對美國軍隊的戰場行爲管控,不僅是契合美國民衆對「透明度」的要求,還是維護戰爭下國際正義的需要。

英國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挑戰者2坦克

如果達成協議,這將是西方國家首次向烏克蘭提供現代重型作戰坦克。

日本
日本爲對抗中國推翻戰後和平立場

在日本出臺的新的國家安全戰略中,中國被視爲「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套新戰略使日本獲得了作出反擊的能力。

軍事
誰爲日本國防預算擴大買單?

日本首相表示,將在未來5年拿出43兆日元的國防預算,比目前的計劃增加57%。問題是誰來承擔更大的經費負擔,家庭還是企業?

澳洲
澳洲的國防困境:是投射武力還是挑釁中國?

澳洲正在增加軍費開支,加強聯盟,並要求在全球事務「大圓桌」前佔有一席之地。

外界敦促蕭茲向烏克蘭輸送德國主戰坦克

烏克蘭的成功反擊正給德國總理蕭茲帶來壓力,要其重新考慮拒絕向基輔輸送坦克的立場。

俄羅斯
每週時事分析:俄羅斯爲何買北韓的火箭和砲彈?

曹辛:俄羅斯此舉有節省費用的一面,從北韓獲得彈藥還有便捷的好處,這也說明俄羅斯的戰爭能力已經開始捉襟見肘。

俄羅斯從北韓購買數百萬枚火箭和砲彈

此舉顯示出,西方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正在嚴重阻礙俄方滿足其武器需求的能力。

俄烏戰爭半年,已經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孫興傑:在相持階段,交戰雙方都很難取得標誌性的、吸引眼球的勝利和進展,雙方比拼的是鬥志、士氣、意志、財政能力以及戰爭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