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當選應該意味著歐洲軍工產業將遭受直接打擊。美國當選總統從來不是北約(NATO)的粉絲,他抱怨美國付出太多,並希望促成烏克蘭戰爭迅速結束。但投資者似乎並不擔心。上週美國大選後,歐洲大型軍工集團的股價繼續攀升。
這並不像乍看之下那麼違反直覺。沒錯,川普的做法意味著流入安全和非美國軍工產業的美元將會減少。美國——以及德國——共同承擔了北約年度運營成本的最大份額(各佔16%)。美國也是國防支出最大的國家,計劃預算爲8500億美元。但對歐洲軍工板塊投資者來說,支撐點仍然存在。
首先,日益抬頭的保護主義並不侷限於美國。歐洲也希望將更多的支出留在本土,並已爲此準備了更多的軟基礎設施。今年3月,歐盟起草了第一份歐洲軍工產業戰略,力求逆轉海外支出:從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歐盟國家78%的軍工訂單流向域外企業。
您已閱讀40%(381字),剩餘60%(5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