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北約

海牙峯會:北約防務分擔將何去何從?

潘子陽:2025年海牙峯會表面宣示團結與戰略轉型,實則暴露北約面臨的結構困境。「美國優先」的立場引發歐洲對聯盟承諾的深層憂慮。

6月25日,爲期兩天的北約峯會在荷蘭海牙落下帷幕。根據峯會發表的宣言,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就未來軍費支出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在2035年前將年度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毛額的5%。峯會還通過一系列檔案,旨在強化北約的國防工業、裝備研發與戰爭準備,以進一步鞏固其集體防禦體系。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北約峯會的核心目標是「讓川普滿意、維繫聯盟團結」。在全球聚焦以伊衝突之際,北約新任祕書長、荷蘭前首相呂特精心設計峯會議程,其首要任務就是安撫川普、確保美國留在北約,從而維護聯盟的團結與存在基礎。

第一,本次峯會中,川普延續其一貫以防務分擔換取安全保護、推動「大交易」的思路,意在通過施壓盟友加大投入,實現減輕美國負擔、獲取戰略利益、收縮全球戰線的多重目標。川普政府將北約集體防禦義務視爲一種「可協商的服務」,明確要求以公平的防務責任分擔爲美國提供軍事保護的前提。川普逼迫歐洲盟友提高軍費和刺激軍工產業,既可增強北約整體威懾力、減輕美國安全負擔,又能擴大歐洲對美高階軍備的採購,迎合美國軍工利益。與此同時,川普政府更是以烏克蘭問題降級爲籌碼,一方面對俄實施戰略緩和,另一方面對歐洲施加戰略壓力。美國轉向推動俄烏談判、削減對烏支持,並允許將對烏援助計入國防開支,被視爲一種務實妥協,既鼓勵歐洲加大貢獻,也減輕美國財政壓力。與2024年的華盛頓峯會相比,烏克蘭入盟道路「不可逆轉」的相關表述已被凍結。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在閉幕記者會上承認:「北約的優先事項正在轉移。」

您已閱讀21%(628字),剩餘79%(23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