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系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俄關系與西方傳言不符

曹辛:俄烏戰爭,導致普丁已經無力經營中亞,這給了中國實現自己中亞目標的難得機遇。中俄關系起碼目前並非「上不封頂」。

當地時間6月8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哈薩克努爾蘇丹出席「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達成了王毅所稱的「最重要的成果」,即:六國一致同意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而更早前的5月30日,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宣告:由於俄羅斯不再反對,商討20多年的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計劃將於2023年動工。毋庸置疑的是,這兩件事都是中國今年在中亞的戰略性發展,過去都是因爲俄羅斯的作用,中國難以操作,而今天的顛覆性變化,不能說和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無關。

與此同時,另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是:就在第二天,一直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也在哈薩克舉行「哈薩克和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的迫切合作方向」會議。俄羅斯副總理阿列克謝•奧韋爾丘克6月9日在會上強調:「我們沒有把任何東西強加給任何人。歐亞經濟聯盟不像被經常提到的那樣,不是俄羅斯試圖重新蘇維埃化該地區和重建蘇聯的嘗試。」他的此番話當然是講給中亞五國聽的,同時,這與前一天「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的建立,應該說關聯密切。

考慮到俄羅斯一直視中亞五國爲自己勢力範圍的事實,因此近日中國與中亞關係發生的上述變化說明:中俄關系與西方傳言不符,起碼目前並非「上不封頂」。這一切構成了上週國際輿論的焦點之一。

您已閱讀24%(536字),剩餘76%(17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