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

騰訊
騰訊報告第二季度利潤強勁成長

中國結束抗疫封鎖後,通過WeChat Pay進行的消費恢復。受此推動,騰訊第二季度淨利潤同比成長37%。但美國將要實施的制裁可能影響其業務。

Lex專欄:中國大中型銀行屹立不倒

關於中國銀行業將出現不良貸款災難的預測不太可能應驗。但是,本專欄對中國小型、地方性銀行的看法比較悲觀。

管理
爲什麼越來越多的CEO過不了「道德關」?

邰蒂:十年前,CEO被迫離職大多因爲財務業績不佳,如今,道德問題卻成了主因。在這種變化中,科技起了很大作用。

騰訊
遊戲業務放緩後騰訊利潤銳減

中國市值第二高的上市公司第四季度利潤同比空前下降32%,至142.3億元人民幣,低於183億元人民幣的分析師共識預測。

BMW
BMW警告2019年利潤將「遠低於」去年

就在發佈最新盈利預警的一週前,這家同時擁有Mini和勞斯萊斯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報告去年稅前利潤下降8.1%。

全球對沖基金:表現慘淡的2018年

滙豐銀行調查的450家對沖基金只有16家在2018年實現了正收益(扣除費用前)。一些最大的對沖基金損失慘重。

FT社評:川普最明智的推文

美國總統呼籲終結企業的季度報告制度,改爲半年一次。但核心問題並不是盈利報告的頻度,而是它們涉及什麼。

什麼樣的企業更賺錢?

管理專欄作家考爾金:商界有一件怪事:多數最賺錢的企業並不是念念不忘利潤的企業。調查顯示,那些能夠利用目的的力量驅動業績的企業,享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鴻海
Lex專欄:鴻海是否已經「見頂」?

鴻海精密本週發佈的業績數字相當疲弱,而最大客戶蘋果與其競爭對手關係曖昧。不過,儘管鴻海的銷售額和利潤率不太可能很快好轉,但它仍值得關注。

季報
廢除季報如何?

FT專欄作家約翰•凱:誰會質疑加大資訊披露力度和提高透明度所帶來的好處?然而,資訊真的是多多益善嗎?

高盛
Lex專欄:業績太好也有錯

高盛驕人業績證明,它利用特殊環境的本領遠比競爭對手高超。但在這個政治上十分敏感的時刻,如果它的業績不那麼搶眼,或許更有利於它的長期盈利能力。

花旗
Lex專欄:花旗財報說明什麼?

花旗剛剛發佈了亮麗的首季度業績,但投資者不能因此就認爲銀行業的盈利水準已迴歸正常。銀行的核心盈利能力仍難以評估,高盛一案也可能引發不利於銀行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