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哈丁文章檔案

香港隔夜利率接近零,爲全球市場亮起警示燈

哈丁:投資者這段時間熱衷於持有亞洲貨幣,反映了他們對川普治下的美國日益感到不安,他們對美國資產興趣下降。
6月9日

港元
香港隔夜利率接近零,爲全球市場亮起警示燈

哈丁:投資者這段時間熱衷於持有亞洲貨幣,反映了他們對川普治下的美國日益感到不安,他們對美國資產興趣下降。
6月9日

寧德時代稱電動卡車將在2028年佔據中國市場半數份額

寧德時代創辦人曾毓羣的這一預測,預示著全球重型貨車市場將迎來重大變革。
5月21日

寧德時代:電動卡車將在2028年佔領中國市場半數份額

寧德時代創辦人曾毓羣的這一預測,預示著全球重型貨車市場將迎來重大變革。
5月21日

加拿大
汽車衝入溫哥華街頭節慶人羣,11人死亡

事件發生在加拿大聯邦大選的幾天前,受害人羣當時正在慶祝菲律賓節日,嫌犯已經被捕。
4月27日

印尼新主權財富基金誓言將「像上市公司一樣」透明

Danantara上月成立後一夜之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但一直飽受管理和政治干預風險的困擾。
4月1日

川普時代,誰來穩定世界經濟?

哈丁:經濟史學家金德爾伯格當年主張,世界經濟需要一個擔當責任的霸主。但當今的現實是,美國和中國都不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
2月20日

中國央行計劃進行政策改革

中國央行將開始變得更像美聯準,使用一個主要的政策利率來調控信貸需求,同時淡化數量目標的作用。
1月3日

人工智慧並不意味著機器人即將到來

哈丁:在用人工智慧製造人形機器人之前,先將其用於改造現有的機器,如汽車,可能更有意義。
2024年12月30日

印度科技大亨押注企業將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模型

印孚瑟斯董事長尼勒卡尼表示,根據特定數據訓練的小型語言模型「效率相當高」。
2024年11月27日

汽車業
老牌車企如何面對中國對手的崛起?

市場是不講情面的技術篩選者,如果轉型勢在必行,那麼拖延只會讓你更加落後。
2024年11月1日

中國債務問題正在損害經濟

哈丁:中央政府債務低,地方政府債務高而且承擔大多數支出,這種分化是當今中國經濟諸多挑戰的一個根本原因。
2024年8月28日

中國政策制定者應重視債市發出的信號

中國債券市場正在閃現緊急的通縮警示信號。政策制定者最好從善如流。
2024年8月14日

李強在達佛斯:應該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李強在夏季達佛斯上努力爭取打消外國投資者的疑慮,儘管圍繞貿易的緊張日益加劇。
2024年6月28日

養老金
日本最賺錢的政策實驗給我們的啓示

安倍晉三對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的改革爲世界各地的老齡化社會提供了啓示。
2024年5月15日

中國改革國企意在重新點燃投資者的興趣

許多國企股票的本益比僅爲個位數,卻能提供不錯的殖利率,而正在推行的一項重要改革將根據股價表現來評估管理層業績。
2024年4月17日

電池
中國「電池之王」稱固態電池離商業化還很遙遠

寧德時代掌門人曾毓羣稱,外界吹捧的固態電池目前不具備現實可行性,並且存在安全問題。
2024年3月27日

日本央行的重大考驗尚未到來

日本央行里程碑式的迴歸正利率只是個開始。
2024年3月19日

中國股市是機會還是坑?

哈丁:中國股市現在提供的是有價值的投資機會,還是價值陷阱?如果是前者的話,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2024年2月7日

中國經濟的未來掌握在政府手中

中國政府是世界上負債最輕的政府之一。它有足夠的空間將現金轉移給家庭,刺激消費並推動經濟發展。
2023年8月4日

泰國法院暫停泰國大選獲勝者的議員資格

該決定是在皮塔的總理資格投票之前做出的,標誌着保守建制派與皮塔領導的中左翼力量之間的鬥爭升級。
2023年7月19日

泰國
泰國未來之爭的核心在於君主制

皮塔的政策包括軍事改革、消除壟斷和從曼谷下放權力,而這些政策對統治泰國的將軍和寡頭構成了生存威脅,因此遭到國民議會的否決。
2023年7月17日

泰國
大選獲勝者上臺受阻,泰國陷入政治僵局

由前軍政府選出的非民選參議員拒絕投票給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商人皮塔,理由是,針對對泰國君主制的批評,皮塔希望改革泰國嚴苛的大不敬法。
2023年7月14日

中國將動用存款保險基金償付河南村鎮銀行儲戶

中國央行同意與地方政府共同分擔償付儲戶的成本,這爲解決未來的金融危機確立了先例。
2023年6月15日

知名投資人肯•葛里芬看好中國經濟

這位城堡投資的創辦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造訪香港,他樂觀地認爲,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有可能高於目標。
2023年6月14日

電池
當心被電池熱潮灼傷

哈丁:各國爭相發展電池業,但如果電池成爲一種大宗商品,那麼這些國家就會錯失未來汽車中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軟體。
2023年2月3日

電動汽車讓中國加速崛起爲汽車出口大國

中國正迅速崛起爲汽車出口國,這可能顛覆全球製造業結構,給歐洲帶來新一波去工業化浪潮,引發堪比上世紀80年代的貿易緊張。
2022年6月10日

日元
日元實際匯率跌至70年代以來最低點

日本央行無視全球加息趨勢,誓言將債券收益率保持在零,這已將日元匯率推低至數十年來的低點。
2022年4月28日

日本
日本官員:日本必須通過內需來實現通膨目標

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木原表示,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不足以可持續地實現2%的通膨目標。他還表示日本不會退出與俄羅斯共同開發的能源項目。
2022年3月30日

香港打破新加坡對中國內地股指期貨的「壟斷」

港交所從其新加坡對手手中奪取了中國內地股指期貨的市場份額,開啓了一場贏者通喫的爭奪全球投資者如何對沖中國股票控制權的鬥爭。
2022年2月17日

亞洲國家因Omicron疫情繼續收緊邊境控制

最新的旅行限制突顯亞洲國家和地區對病毒的強硬立場,並有可能阻礙該地區在2022年的經濟復甦。
2021年12月24日

疫情難擋人類進步

到目前爲止,人類挺過了新冠疫情,物質繁榮完好無損,甚至有所改善。然而另一面是,人類的未來安全和繁榮面臨更嚴峻的威脅。
2021年12月22日

世衛組織警告Omicron變體風險「非常高」

日本採取行動禁止外國遊客入境,以限制嚴重變異菌株的傳播。
2021年11月30日

日本禁止外國遊客入境

隨著Omicron病毒變種的傳播引發全球恐慌,日本政府聲稱要用「強烈的危機感」應對。
2021年11月29日

日本
日本批准68億美元額外國防支出

此舉將讓日本防衛省提前購買原先列入明年預算的巡邏機和地對空飛彈,並使日本國防支出與GDP之比達到195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準。
2021年11月29日

疫情爲什麼沒有推高亞洲的通膨?

全球面臨通膨壓力之際,亞洲價格漲幅較小的原因可以歸結爲一個簡單因素:該地區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好地應對了新冠疫情。
202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