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泰國未來之爭的核心在於君主制

皮塔的政策包括軍事改革、消除壟斷和從曼谷下放權力,而這些政策對統治泰國的將軍和寡頭構成了生存威脅,因此遭到國民議會的否決。

泰國的保守派有很多理由確保在5月份大選中獲勝的皮塔•林乍倫拉(Pita Limjaroenrat)不會成爲總理。皮塔的政策包括軍事改革、消除壟斷和從曼谷下放權力:總的來說,這些政策對統治泰國的將軍和寡頭構成了生存威脅。

但上週,非官方參議員在國民大會上投票否決皮塔時,他們只使用了一條攻擊路線。參議員們拒絕了他改革泰國刑法第112條不敬罪(the lèse majesté law)的承諾。該條款規定,任何侮辱泰國君主的人都將被判處3至15年監禁。

在街頭抗議者於2020年將這個問題提上議程之前,這一直是一個政治禁忌話題,而圍繞不敬罪的突然辯論突顯出,由大部分時間都在德國度過的國王瑪哈•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領導的泰國君主制,如今在多大程度上處於自由民主與傳統保守統治之間長達數十年的鬥爭的焦點。

您已閱讀21%(363字),剩餘79%(13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