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飛文章檔案

學術
學者的天職

嚴飛:你爲什麼要讀博士?你是否有足夠的熱情和志向,做好了迎接學術生涯的艱苦準備?成爲知識分子、以學術爲業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2022年3月3日

社會學如何面對中國社會真問題

嚴飛: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學家唱主角。當經濟水準達到一定後,會暴露出結構性弊病,這時需要社會學的聲音和介入。
2020年1月8日

異牀同夢:川普時代的中美競爭關係

何漢理教授認爲,中美兩國的戰略目標極爲相似,但政治價值觀非常不同,這種結構性矛盾導致雙方互不信任。
2017年7月3日

福山:中美爭鋒及其影響

童凱文、嚴飛:福山在臺北講座中以較悲觀的角度認爲,中美戰略競爭將成爲「零和競爭」,少有雙方合作的可能。
2017年4月21日

創業
矽谷的「地產盛宴」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在過去三年間,整個矽谷地區的房價以火箭速度飛漲。傳統美國家庭、印度工程師和有錢任性的中國大媽,在這裏共同追逐著有產階級的安居夢。
2015年8月19日

香港
香港社運爲何沒能達到預期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香港社運依靠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商界精英和公務員則置身於運動之外,因此難以在政治層面構成衝擊。
2014年9月22日

香港
香港政制發展困局的歷史根源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香港政制發展困局爲何產生?又如何一步步發展成今日局勢?對「五十年不變」,人們似乎已有所理解,但如何理解「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
2014年7月1日

創業
爲什麼是矽谷?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成功者的故事總是會被包裝再造,D君的創業似乎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北京奮鬥故事。但如不是矽谷,相信那又會是另一條人生的道路。
2014年6月8日

撤離香港?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李嘉誠投資偏好並不意味著香港前景一片黯淡,但也從側面加深對香港未來擔憂。港人有能力適時調整經濟邊緣化的問題,比較棘手的是政治議題。
2013年12月11日

香港
反思香港財政預算案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長期以來一直推行簡單的稅制和低稅率,是香港吸引國際人才、招徠外部投資的金字招牌,但這一稅收政策的負面影響同樣也已經不容忽視。
2013年3月18日

香港
我們的時間,我們的地方

FT中文網撰稿人嚴飛:當越來越多的香港年青人加入到反對國民教育的人潮中,他們投身社會運動的巨大力量和熱情從何而來?似乎又重新看到七十年代的那個香港。
2012年9月9日

想像的優越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海德格曾說思想之業是危險的,優越感並不是值得誇讚的高雅趣味,卻偏被學院中人奉爲高於大眾的精英式標籤,需謹防犬儒化生存成最常態治學之道。
2012年8月13日

香港
貧富懸殊擴大下的M型香港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當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感覺未必可以留在原有中產階層時,社會怨氣漸漸積累,只會滋生更多的排斥和社會矛盾,危及香港社會長遠發展,如何扭轉中產階層向下流動的趨勢?
2012年7月17日

香港
梁振英的挑戰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梁振英本屆任期到2017年,正好是《基本法》規定的特首普選年。若對中央政府過度依傍,或政治改革不成熟,會被解讀爲破壞社會共識。
2012年3月29日

佔領華爾街,之後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佔領華爾街已過去兩個月,弱勢者的怒吼及訴求缺乏明確而具體指向的改革目標和政策細則,但其外溢效果無疑將會爲今後社會運動打下基石,開拓出新浪潮。
201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