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史丹佛大學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在臺北舉辦了一場公開講座,主題有關中美關係的發展、挑戰,以及兩大國競爭對世界各國的影響。這次演講,由臺灣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教授主持,並由臺灣中央研究院朱雲漢院士參與對話。
本次演講從不同角度探討中美關係,包括偏向現實主義的國際結構和霸權移轉論,自由主義的經濟合作與全球供應鏈,也有從建構主義分析美國和中國公衆的政治價值和國際觀。同時本次演講也從不同議題探討中美關係——從最近世界關注的北韓危機、南海爭端,到中國發起的經濟合作計劃諸如「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也討論了中國企業諸如WeChat、優酷和中國銀聯對世界產業發展的意義。
福山首先從現實主義(Realism)的立場出發,指出中美局勢逐漸傾向學者預期的權力轉移理論(Power Transition Theory)現象——中國作爲崛起的霸權和潛在的修正主義者,挑戰美國作爲既有的世界霸權的地位,加劇兩個世界霸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演講中提到中日釣魚臺爭端和南海問題,可以視爲崛起的中國試圖挑戰當前美國在亞洲主導的國際格局。福山教授以較悲觀的角度,認爲中美戰略競爭將成爲「零和競爭」(Zero-Sum Competition),少有雙方合作的可能,因爲美國對其亞洲盟友(日本、南韓、菲律賓)負有安全責任,如果無法保障其中任一國的安全,將導致美國戰略信譽崩潰,並衝擊其他盟國對美國的信任,因此面對中國對日本、菲律賓的領土爭端,美國難以置身事外。
您已閱讀19%(622字),剩餘81%(26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